[发明专利]电磁力吸引测量细胞力学性能的仪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89977.4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10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42 | 分类号: | C12M1/42;C12M1/36;C12M1/3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力 吸引 测量 细胞 力学性能 仪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涉及一种电磁力吸引测量细胞力学性能的仪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迅速发展,细胞微观功能与特性的定量化研究日益增强,单细胞的力学性能的测量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丰富,但总体来说,目前的测量方法仍然较少,且存在费用高昂、测量精度低等问题:微管吸吮技术早期被应用于力学细胞生物学研究,但局限于通量低、每次只能实现对单细胞检测,且由于受测试周期较长,体外难以长时间维持细胞功能状态的限制,难于获得大样本的统计数据;原子力显微技术是在扫描隧道显微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备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但难以测得分子间低结合强度的相互作用,而且蛋白质纯化和功能化表征的过程相对繁琐;光镊操控技术是以一种非机械接触方式完成操控的仪器,但它不适用于作用强度大的分子体系,且对温度敏感,易受载体布朗运动的影响;平行流室技术是一种最新的接近生理情况的实验技术,但在剪切流动下分子间二维反应动力学理论和模型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地量化分子间结合与解离动力学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电磁力吸引测量细胞力学性能的仪器。
本发明包括DA转换模块,最小系统模块、液晶控制模块、输出隔离模块和电源模块。
所述的DA转换模块包括第一谐振电阻R24,第一无源晶振X1,第一旁路电容C20,第二旁路电容C21,第一滤波电容C19,第一限流电阻R22,第二限流电阻R23,第一直插LED灯DS5,第二直插LED灯DS6,第一DB9接口J3,DA芯片U9,FLASH芯片W1。
DA芯片U9第1引脚接TOIM-RST引脚;DA芯片U9第2引脚接TOIM-BR引脚;DA芯片U9第3引脚接RD232引脚;DA芯片U9第4引脚接TD232引脚;DA芯片U9第5引脚悬空不接;DA芯片U9第6引脚与第一谐振电阻R24的一端、第一旁路电容C20的一端、第一无源晶振X1的一端相接;第一谐振电阻R24的另一端与第一无源晶振X1的另一端、DA芯片U9第7引脚、第二旁路电容C21的一端相接;第二旁路电容C21的另一端和第一旁路电容C20的一端相接并接GND;DA芯片U9第8引脚接GND;DA芯片U9第9引脚与第二限流电阻R23的一端相接;第二限流电阻R23的另一端和第二直插LED灯DS6的阴极相接;DA芯片U9第10引脚与第一限流电阻R22的一端相接;第一限流电阻R22的另一端和第一直插LED灯DS5的阴极相接;第一直插LED灯DS5的阳极、第二直插LED灯DS6的阳极与电源VCC3.3相连;DA芯片U9第11、12、13引脚悬空;DA芯片U9的第14引脚与第一DB9接口J3的第2引脚相接;DA芯片U9的第15引脚与第一DB9接口J3的第6引脚相接;DA芯片U9的第16引脚与第一滤波电容C19的一端及电源VCC3.3相接;第一滤波电容C19的另一端接GND。FLASH芯片W1的第1引脚和引脚FLASH_CS相连;FLASH芯片W1的第2引脚和引脚SPI1_MISO相连;FLASH芯片W1的第3、7、8引脚和电源VCC3.3相连;FLASH芯片W1的第4引脚和GND相连;FLASH芯片W1的第5引脚和引脚SPI1_MOSI相连;FLASH芯片W1的第6引脚和引脚SPI1_SCK相连。
所述的最小系统模块包括芯片STM1,第一有源晶振U1,第二滤波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6,第五滤波电容C7,第六滤波电容C1,第七滤波电容C5,第一电感L1,第一接插件U2,第二接插件U3, 芯片STM1型号为STM32F103RBT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99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