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电器件尾纤的加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87206.1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60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鑫;曲亮;石红;何燕春;崔景新;喻少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地址: | 71011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器件 加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器件的加固防护领域,涉及一种光电器件的尾纤在线路板上的固定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光电收发器玻璃材质尾纤的固定限位,主要采用棉线绑扎或线卡固定,此方法需要在印制板上预留绑扎孔,且尾纤能紧贴印制板才能进行绑扎,但对于元器件高密度分布的电子组件布板,很难有空间设置绑扎孔,且由于器件密集分布,尾纤通常处于架空状态,不能贴合印制板面,无法实现通过绑扎孔绑扎固定。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光电器件尾纤的加固方法在进行尾纤固定时,需要在印制板上预留绑扎孔且使用局限性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支座固定光纤位置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光电器件尾纤的加固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采用支座3支撑尾纤,所述支座的底面为自粘层32,可与线路板粘结,所述支座的顶面开设有供光纤通过的第一凹槽31,所述支座的底面开设有与顶面的凹槽相垂直的第二凹槽33,具体加固步骤如下:
1】将光电器件1安装在线路板上;
2】将至少一个支座3粘结在线路板上,使光电器件尾纤2通过支座的第一凹槽31,将绑扎带4从第二凹槽33穿过并绑住尾纤。
步骤2】的支座数量和支座的高度可根据尾纤在线路板上的状态选择,以使尾纤尽可能的按照本身的自然状态固定。
优选的,第一个支座距离尾纤出口处的距离为20~35mm之间;相邻两个支座间的距离为40~60mm之间。
优选的,第一个支座距离尾纤出口处的距离为3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光电器件尾纤的加固方法,对光电收发器尾纤进行加固限位,避免其在使用中因振动、拉扯等外力造成的玻璃材质纤芯损坏。尤其对于无过孔绑扎和不适宜采用过孔绑扎的悬空、盘绕的尾纤,采用专用支座对尾纤进行支撑加固,可有效避免过孔绑扎和未绑扎情况下尾纤受外力损坏的情形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支座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光电收发器、2-尾纤、4-绑扎带、3-支座、31-第一凹槽、32-自粘层、33-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光电器件尾纤在没有加固限位情况下,纤芯会受外力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采用支座对尾纤进行底部支撑,见图1,用绑扎带4对尾纤2进行绑扎限位;尾纤在专用支座3加固支撑后,限制了尾纤的活动范围,减少了纤芯受力强度,增加了光电器件1的使用可靠性。有效的避免了因受振动、外力牵拉而造成的尾纤纤芯损坏。
对于光电收发器尾纤安装加固支座,应在光电收发器焊接在印制板上后,再根据尾纤的长度、高低,宽窄选用适合尺寸的支座,并且,第一个支座安放在距离尾纤出口处保持距离L1=20~35mm之间;两个支座间的距离保持在L2=40~60mm之间,即为合适距离。
第一个支座距离尾纤出口处的距离为20~35mm之间时,能确保光纤从光电器件出口到支座之间呈水平状态,若距离<20mm时,光纤受支座呈上扬受力姿态,容易损伤光纤出口处光纤;若第一个支座距离光纤出口距离>30mm时,光纤则受重力呈下垂姿态,同样会有损害光纤纤芯的危险。
相邻两个支座间的距离为40~60mm之间时,光纤能基本呈现水平自然状态,距离>60mm时,支座间光纤受重力呈下垂姿态,距离过近<40mm时,支座虽说密度大,支撑效果更好,但毕竟印制板面空间有限,支座达到支撑作用即可,密度过大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见图2,在距光电收发器尾纤出口处约30mm处,用粘接的方法安装一个支座,并用棉线绑扎束缚尾纤在支座的限位槽中,达到加固、限位尾纤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三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72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视场长波红外光学被动消热差光学系统
- 下一篇: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