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前大灯随动转向直驱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86764.6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2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华伟;赵文祥;刘国海;孙龙纲;陈龙;陈兆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Q1/076 | 分类号: | B60Q1/076;B60Q1/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大灯 转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随动转向直驱系统,特别是一种汽车前大灯随动转向直驱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汽车大灯不论亮度如何都有一定的照明范围,在夜间或者光线不佳路况下行驶转弯时,会因为行驶角度的问题出现一定的“盲区”。在照明光线固定的情况下,该盲区是不可避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车安全。灯光随动转向装置能够根据行车速度、车身转向角度等自动调节大灯的转向角度,以便及时照亮“未到达”的区域,提供全方位的安全照明,确保夜间转弯行车的安全。
申请号为201220083167.5的专利《异步控制随动转向大灯系统》、申请号为201220399526.8的专利《汽车自动随动转向前大灯装置》、以及现有汽车中的随动转向装置主要由灯具、支架、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定位齿轮组成,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且容易出现故障。另外由于灯体转向是通过伺服电机驱动齿轮完成的,存在转向滞后、转向灵敏度差、转向角度偏差等问题,不能反映司机的真实意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齿轮传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廉,且能够满足前大灯转向灵明度高、转向角度准确的要求,符合司机的转向意图的汽车前大灯随动转向直驱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前大灯随动转向直驱系统,包括灯体、微控制器、转轴、旋转编码器、盘式电机,所述的转轴和盘式电机中心轴同心相连,所述的微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盘式电机和旋转编码器相连,所述的转轴和灯体之间通过第一支架相连,所述的盘式电机有一盘式电机转子,所述的盘式电机转子上一点和灯体外壳通过第二支架相连。
所述的旋转编码器是绝对式编码器或者旋转变压器,所述的旋转编码器安装在盘式电机上,用于获取盘式电机转角信号。
所述的灯体的转动方向与盘式电机转动方向相同。
所述的盘式电机为径向磁通外转子结构的伺服永磁同步电机或伺服异步电机、或者是轴向磁通结构伺服永磁同步电机或者伺服异步电机。
所述的盘式电机采用矢量控制策略,所述的旋转编码器用于获得转角信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装置无需齿轮传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廉,且能够满足前大灯转向灵明度高的要求,保证灯体转向的快速性、转角的精确性,能及时反映驾驶员的真实意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前大灯随动转向直驱系统第二支架在灯体尾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前大灯随动转向直驱系统第二支架在灯体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汽车前大灯随动转向直驱系统使用的驱动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灯体 2、第一支架 3、第二支架 4、微控制器 5、转轴 6、旋转编码器 7、盘式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前大灯随动转向直驱系统,包括灯体1、微控制器4、转轴5、旋转编码器6、盘式电机7,所述的转轴5和盘式电机7中心轴同心相连,所述的微控制器4通过导线与盘式电机7和旋转编码器6相连,所述的转轴5和灯体1之间通过第一支架2相连,所述的第一支架2固定在灯体1的重心位置,确保灯体1能绕转轴5在水平面上自由转动。所述的盘式电机7有一盘式电机7转子,所述的盘式电机7转子上一点和灯体1尾部外壳通过第二支架3相连,或者如图2所示,所述的盘式电机7转子上一点和灯体1前端外壳通过第二支架3相连。通过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对灯体1的支撑,确保灯体1中心轴线和盘式电机7中心轴线垂直。
所述的旋转编码器6是绝对式编码器或者旋转变压器,所述的旋转编码器6用于获取盘式电机7的转角信号,所述的旋转编码器6安装在盘式电机7上。
所述的灯体1的转动方向与盘式电机7转动方向相同。
所述的盘式电机7为径向磁通外转子结构的伺服永磁同步电机或伺服异步电机、或者是轴向磁通结构伺服永磁同步电机或者伺服异步电机。
所述的微控制器4通过导线分别和盘式电机7、旋转编码器6相连。
如图3所示,所述的盘式电机7采用矢量控制策略,内环为电流环、中间环为速度环,外环为转角环。所述的旋转编码器6用于获得转角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67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移剪切电子散斑干涉仪
- 下一篇:一种自动化的鞋底喷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