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挤出覆膜多层板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86531.6 | 申请日: | 2013-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5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 发明(设计)人: | 宋维宁;张丹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至柔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37/10;B32B37/06 |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永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0 | 代理人: | 达晓玲;施光亚 | 
| 地址: | 214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挤出 多层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挤出覆膜多层板(1),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材层(1.1)和热塑性材料膜层(1.2),所述主材层(1.1)和热塑性材料膜层(1.2)交替着依次叠加,主材层(1.1)的层数为n,所述热塑性材料膜层(1.2)的层数为大于或等于n,n为大于或者等于3的整数,所述主材层(1.1)包括实木皮片、大理石板、无机玻镁板、石膏板、金属板、木塑复合材料板、塑料板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覆膜多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材层(1.1)的厚度为0.5mm~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覆膜多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材料膜层(1.2)的厚度为5μm~10 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覆膜多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覆膜多层板(1)的宽度为100 mm ~ 2440 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出覆膜多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材料膜层(1.2)为热塑性塑料或木塑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挤出覆膜多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塑料包括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聚甲醛、聚酰胺、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砜、聚四氟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聚苯基硫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挤出覆膜多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塑复合材料包括聚丙烯木塑复合材料、聚乙烯木塑复合材料、聚氯乙烯木塑复合材料、聚苯乙烯木塑复合材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木塑复合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木塑复合材料、聚甲醛木塑复合材料、聚酰胺木塑复合材料、聚碳酸酯木塑复合材料、聚苯醚木塑复合材料、聚砜木塑复合材料、聚四氟乙烯木塑复合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木塑复合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木塑复合材料或聚苯基硫醚木塑复合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挤出覆膜多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塑复合材料由热塑性塑料和木粉组成,其中热塑性塑料的重量百分比为10%~90%,木粉的重量百分比为10%~9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挤出覆膜多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塑料或木塑复合材料里包括功能助剂,所述功能助剂包括防霉剂、抗氧剂、抗紫外剂和颜料。
10.一种生产权利要求1所 述挤出覆膜多层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过程如下:
在挤出机(3)内加入一定量的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塑料经过加热熔融后,在经过挤出机(3)的模具(4)的口模具,形成所设计的尺寸的热塑性材料膜层(1.2);
主材层(1.1)在预热过的履带上传送,预热温度为60℃~150℃,经由主材输送装置(2)输送,挤出机将热塑性塑料膜片(1.2)覆盖在预热过的主材片(1.1)上,依次重复多次形成挤出覆膜多层板(1),主材层(1.1)的层数为n,热塑性材料膜层(1.2)为大于或等于n层,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3的整数,相邻两片主材层的纤维方向相互垂直;
连接挤出机(3)的模具(4)可以根据多层板的厚度而调节模具开口的厚度;
调节好液压压辊(5)将堆叠好的挤出覆膜多层板(1)经过调节好上下辊间距的液压压辊(5),液压压辊(5)的压力为0.7MPa~15MPa,通过液压压辊(5)的施压,将热塑性材料膜层(1.2)和主材层(1.1)紧密粘合起来;
经过碾压后的挤出覆膜多层板(1)由风冷装置(6)的高压风机风冷至20℃~60℃后成型;
最后,成型的挤出覆膜多层板(1)由切割装置(8)切出设计的长度,并落在落料架(9)上;
可将多张覆盖有热塑性材料膜层(1.2)的主材层(1.1)放入传统的实木模压多层板机里直接进行模压,而不需要添加任何其他的胶粘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至柔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至柔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653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