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正极材料及其高温固相合成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686418.8 | 申请日: | 2013-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4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 发明(设计)人: | 梁兴华;曾帅波;刘于斯;史琳;叶超超;刘天骄;华晓鸣;宋清清;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C01G4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高松 |
| 地址: | 545006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正极 材料 及其 高温 相合 成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正极材料。
背景技术
高温固相法合成LiMn2O4是现在电池企业普遍运用的方法,该方法合成条件、工艺简单,容易控制,合成的为尖晶石LMO结构,比容量125mAh/g.传统固相合成方法将锂的氢氧化物(或碳酸盐、硝酸盐、醋酸盐)和猛的氧化物(碳酸盐、醋酸盐、氢氧化物)充分混合,在高温下煅烧合成。
由于Li源和Mn源在固相法反应时未充分接触,导致合成产物纯度不高,合成产物电化学性能不够理想,特别是在锂电池放电后期Mn3+的浓度较高,在粒子表面易发生歧化反应:2Mn3+(固态)→Mn4+(固态)+Mn2+(液态),产生的Mn2+溶于电解液,泰勒效应加剧。这使得LMO容量严重衰减,缩减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在放电后期,由于锂的不均匀沉淀,会产生枝晶结构的突起,这种突起容易刺穿隔膜,产生短路现象,这有极大地安全隐患,再则,合成LiMn2O4导电性能差,使得锂离子不能正常的脱嵌和脱出,合成LiMn2O4在大电流充放电时,电化学性能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性能更加优越的电池正极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制备上述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电池正极材料,其化学式为LiAlxLayMn2-x-yO4,其中,x=0.04或0.08;y=0.04或0.08。
上述的电池正极材料的高温固相合成方法,
1)正极物质的制备:将锂源、锰源、La的氧化物和Al2O3分别按物质的量比例n(Li):n(Mn):n(Al):n(La)=1.2(制备过程中有LI源的损失,故要加入过量的锂源):2-x-y:x:y,其中,x=0.04或0.08;y=0.04或0.08,混合均匀,并在行星球磨机研磨0.5-2小时,放在气氛炉中300-450℃预加热4-6h,升温速率5-10℃/min,随炉冷却,再升温700-750℃煅烧50-72h,升温速度为5-10℃/min,降温至室温,降温速度4--7℃,得黑色电极材料,
其中,所述锂源为锂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硝酸盐或醋酸盐,所述锰源为锰的氧化物、碳酸盐、醋酸盐或氢氧化物,所述La的氧化物为La2O3;
2)浆料的制备:将步骤1)中得到的正极物质与导电剂充分研磨混合加入到NMP中,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粘结剂,搅拌成浆状,其中正极物质:导电剂:粘结剂质量比为(80±10):(10±5):(10±5)。
优选的,所述锂源选用醋酸锂,所述锰源选用醋酸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现阶段锂电池企业都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合成正极物质容量可观,但是在循环性能上:经过50次循环容量都会下降110mAh/g。还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锂电池的市场化进程。本发明提供的电池正极材料LiAlxLayMn2-x-yO4,Al离子掺杂能提高尖晶石结构的稳定性,合成的物质导电性增强,La离子的加入可减小放电后期Mn3+的浓度,拓宽了Mn3+的放点平台。所合成物质在循环性能上更加优越。经过3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3%。能经受5C的大电流充放电。这使得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20%,使用条件更加广泛,消除了电池的安全隐患。
本发明合成的锂电池正极材料LiAlxLayMn2-x-yO4高容量,循环性能优越,能大电流充放电。应用在手机,电脑,可移动电源等各类便携式设备和汽车,潜艇,航天器等各类在特殊环境下工作的仪器中。一方面能提高电池使用寿命,增加了设备续航时间,另一方面能经受特殊环境的考验。更重要的是:电池安全性能有所改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64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