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自由切换式铁精矿浮选脱硫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86052.4 | 申请日: | 2013-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7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 发明(设计)人: | 于建霞;闫长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3D1/00 | 分类号: | B03D1/00;B03D103/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由 切换 精矿 浮选 脱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自由切换式铁精矿浮选脱硫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浮选精选多采用固定的浮选精选流程,主要包括四种:一次精选,适用于原矿品位高,有用矿物可浮性以及对精矿品质要求均属中等。二次精选,适用于原矿品位低,有用矿物可浮性以及对精矿品质要求中等。三次精选,适用于原矿品位低,对精矿品质要求高。四次精选,适用于原矿品位低,有用矿物可浮性好,对精矿品质要求高。
三次精选技术多被国内采矿选矿企业采用,即粗选泡沫进入一精进行选别,一精泡沫进入二精再选,二精泡沫进入三精进行第三次选别后成为最终精矿。该技术目前选矿厂浮选采用的是反浮选,浮出的泡沫产品硫精矿是制作硫酸的原材料,过低的回收率无法满足硫酸厂的生产需求,而且,尚未选出的硫精矿也滞留在铁精矿中,影响炼铁质量。因为,硫是铁精矿中一个重要的杂质元素,铁精矿含硫高将直接影响炼铁的质量,对高炉的生产也有危害。如:某厂磁选获得的精矿铁品位为60%,已达到冶炼要求,但硫含量高达4.15%,超过用户要求的铁精矿含硫小于0.5%的质量标准。因此,必须对铁精矿进行浮选降硫,从中获得合格的铁精矿和硫精矿。
由上可见存有以下不足:一是不论入选矿物的品位高低采用固定的三次精选流程;二是硫精矿的回收率过低,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三是铁精矿中存有滞留的硫精矿,从而影响到炼铁质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自由切换式铁精矿浮选脱硫的方法,根据入选矿物的硫品位,采用可切换式浮选流程,提高了硫精矿的回收率,简化了精选流程。保证了铁精矿的质量,通过浮选将硫的含量降低。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可自由切换式铁精矿浮选脱硫的方法,该方法为:对含硫铁精矿采用三精一扫选的浮选工艺,加入起泡剂和捕收剂进行反浮选硫,同时在一精吸浆管上安装切换阀和排矿管道,当反浮选后的铁精矿含硫不超过0.5%、硫精矿含硫大于25%时,完全打开一精吸浆管上的切换阀,将一精泡沫直接作为最终的硫精矿从与一精吸浆管相连的排矿管道上排走;当反浮选后的硫精矿含硫在20%~25%之间时,将一精吸浆管上的切换阀打开一半,使得一精泡沫的一半直接作为最终的硫精矿从与一精吸浆管相连的排矿管道上排走,另一半则进入二次精选流程;当反浮选后硫精矿含硫小于20%时,完全关闭一精吸浆管上的切换阀,使得一精泡沫进入二次精选流程。
所述的可自由切换式铁精矿浮选脱硫的方法,所述的三精一扫选的浮选工艺是指对含硫铁精矿经过一次粗选后,对粗选的泡沫依次进行三次精选后得到硫精矿,中矿依次返回,对粗选的底流矿浆进行一次扫选后得到铁精矿,一次精选的底流矿浆和扫选的泡沫返回到粗选的工艺流程。
所述的可自由切换式铁精矿浮选脱硫的方法,所述的起泡剂添加在粗选之前和扫选之前,添加比例为8:2,所述的捕收剂添加在粗选之前和扫选之前,添加比例为8:2。
所述的可自由切换式铁精矿浮选脱硫的方法,所述的起泡剂采用2#油,添加量不低于90g/t。
所述的可自由切换式铁精矿浮选脱硫的方法,所述的起泡剂的添加量为100g/t。
所述的可自由切换式铁精矿浮选脱硫的方法,所述的捕收剂采用黄药,添加量为140g/t。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了自由式精选的浮选方法,根据原料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流程,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提高了硫精矿的回收率,简化了精选流程。保证了铁精矿的质量,通过浮选将硫的含量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选矿药剂试验设计表格。
图3为各试验条件下浮选铁精矿含硫指标。
图4为黄药、起泡剂用量和粗扫选药剂配比对铁精矿含硫的主效应图。
图5是各试验条件下浮选硫精矿泡沫含硫指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60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