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测定水中致嗅物质总量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85769.7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5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贾瑞宝;孙韶华;辛晓东;王明泉;周维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G01N1/4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02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测定 水中 物质 总量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定水中致嗅物质总量的方法及装置,属于城市供排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饮用水嗅味问题是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人们对饮用水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水中的嗅味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850年,美国首次发现了水体异味。1969年5月,日本的琵琶湖发生严重饮用水异味事件,影响了日本京都、大阪、神户地区的居民供水。一般情况下,水中的嗅味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但人及其它生物通过感知这些不良嗅味而避免饮用。饮用水中的异嗅和异味不仅影响水的可饮性,损害饮用水的质量,而且产生不良嗅味的某些化合物还会直接损害人体健康。
在我国,许多城镇都以湖泊、河流作为主要的供水水源。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与废水排入天然水体,饮用水异味的报道越来越多。2007年5月,太湖蓝藻爆发,饮用水中嗅味问题严重,影响了无锡市几十万市民的正常饮水,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我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明确将嗅味列入了出厂水、管网水的必测项目。
水体中嗅味产生的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发生的嗅味,主要由水中生物如藻类、菌类引起的嗅味;一类是人为产生的嗅味,主要由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所引起的嗅味或水厂进行水处理时投加药剂所引起的嗅味。目前,饮用水源水中主要的致嗅物质是人为产生的有机物。常规的检测手段仅能测定某一种物质的含量,测定致嗅物质总量的方法尚未建立,而致嗅物质总量对水中的嗅味问题更加具有指向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没有致嗅物质总量测定方法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测定水中致嗅物质总量的装置,实现对龙头水或水源水的现场富集;建立一种用于测定水中致嗅物质总量的方法,实现对水中致嗅物质总量的测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测定水中致嗅物质总量的装置,包括蠕动泵、富集柱和水量表,所述富集柱包括管体、两层丝网和一层活性炭,两层丝网分设于管体内两端,活性炭设置在管体内两丝网之间,富集柱的上端设有输水管连接水龙头或储水箱,富集柱的下端设有排水管与蠕动泵连通,通过蠕动泵驱动管道中水样排出,水量表设置在排水管上。
所述管体为不锈钢管或玻璃管。
所述输水管和排水管为PVC管。
所述活性炭依次为12~30目活性炭层、30~40目活性炭层、12~30目活性炭层组成。
所述不同目数的活性炭的质量为:12~30目活性炭2.5g、30~40目活性炭5g、12~30目活性炭2.5g。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装置测定水中致嗅物质总量的方法,测定步骤如下:
a.装柱:按照12~30目活性炭2.5g、30~40目活性炭5g、12~30目活性炭2.5g依次装入管体(4)内的两丝网(5)之间;
b.将输水管(7)的进水口置于水源或龙头水中,调节蠕动泵(1),使水样流速为100~150ml/min,吸取水样由输水管进入富集柱(2),水样内大颗粒物质被管体(4)内的丝网(5)留置,活性炭(6)对水中致嗅物质进行富集,处理后的水样通过排水管(8)排出;
c.取出活性炭(6),置于温度为35~40 oC真空干燥箱中风干;
d.将风干后的活性炭(6)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加入氯仿350 ml,用氯仿抽取活性炭24小时;
e.取玻璃表面皿,称重记录为m0,将氯仿过滤并转移至玻璃表面皿中;
f. 将上述装有氯仿的玻璃表面皿置于鼓风干燥箱中,以35~40℃蒸发至干,称重记录为m1,用活性炭抽取的水中致嗅物质质量为m = m1- m0;
g.计算,水中致嗅物质总量浓度以mg/L计:
单位体积致嗅物质的总含量=水中致嗅物质质量m /水样体积。
有益效果:本发明基于活性炭对水中致嗅物质优异的吸附性能,利用索氏提取法洗脱活性炭,采用称重法定量,有效解决了常规方法只能测定水中某一种致嗅物质的缺陷,实现了对水中致嗅物质总量的测定,其结果更具有指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测定水中致嗅物质总量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蠕动泵、2富集柱、3水量表、4管体、5丝网、6活性炭、7输水管、8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未经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57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或预防细菌性阴道病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脑水肿的药物脱水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