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和复合成型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85132.8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2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秀水;依藤大辅;佐藤昌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理塑料株式会社;山濑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K26/00 | 分类号: | B23K2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部件 制造 方法 复合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树脂部件接合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具备用该制造方法制造的金属部件和树脂部件的复合成型体。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由金属、合金等构成的金属部件与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树脂部件一体化而成的复合成型体被用于仪表盘周边的控制箱等汽车内饰件、发动机周边部件、室内装饰部件、数码相机、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接口连接部、电源端子部等与外界接触的部件。
作为将金属部件与树脂部件一体化的方法,有在金属部件侧的接合面预先形成微小凹凸来通过锚固效应接合的方法;使用粘接剂、双面胶带粘接的方法;在金属部件和/或树脂部件上设置折回片、爪钩等固定构件,使用该固定构件将两者固定的方法;使用螺丝等进行接合的方法等。在这些当中,在复合成型体的设计自由度的方面,尤以在金属部件上形成微小凹凸的方法、使用粘接剂的方法是有效的。
在不使用昂贵的粘接剂的方面,尤以加工金属部件的表面来形成微小凹凸的方法为有利。作为加工金属部件的表面来形成微小凹凸的方法,例如可举出专利文献1所述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74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方法用激光在金属部件的表面形成粗糙面,因而可以在上述表面的所期望的范围形成粗糙面,操作也简单,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然而,金属部件与树脂部件一体化而成的复合成型体例如也用于散热结构体,所述散热结构体具备导电性发热部、绝缘部以及导电性散热部,其将热量从导电性发热部经由绝缘部传导至导电性散热部来进行散热。在这种用途中,复合成型体不仅仅要求具有金属部件与树脂部件的密合性,还要求具有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低温环境下密合性也长期稳定持续的长期耐久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用激光在金属部件的表面形成粗糙面来提高金属部件与树脂部件的密合性的技术中,进一步提高金属部件与树脂部件的密合性、并且还提高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低温环境下密合性也长期稳定持续的长期耐久性的技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制造用激光在金属表面以排列的方式形成粗糙面来与树脂部件接合的金属部件的方法中,调整相邻粗糙面的间隔并且调整形成粗糙面的凹凸的深度与前述凹凸的宽度之比同树脂部件与金属部件的密合性以及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低温环境下密合性也长期稳定持续的长期耐久性之间有相关关系,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方案。
(1)一种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部件用激光在金属表面以粗糙面排列的方式形成粗糙面来与树脂部件接合,相邻粗糙面的间隔为250μm以下,形成上述粗糙面的的凹凸的深度X与上述凹凸的宽度Y之比X/Y为0.5~5.5。
(2)根据(1)所述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凹凸的深度为50μm以上。
(3)根据(1)或(2)所述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树脂部件由在热塑性树脂的熔点+20℃以上且热塑性树脂的熔点+30℃以下的温度下测得的、剪切速度1000/秒下的熔融粘度为500Pa·s以下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构成,上述X/Y比值为0.5~5.5,上述凹凸的深度为50μm以上且250μm以下。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树脂部件由聚苯硫醚树脂组合物构成,上述X/Y比值为0.5~5.5,上述凹凸的深度为50μm以上且250μm以下。
(5)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树脂部件由液晶性树脂组合物构成,上述X/Y比值为0.5~5.5,上述凹凸的深度为50μm以上且250μm以下。
(6)一种复合成型体,其具备:用(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造的金属部件,以及形成在包括上述粗糙面的上述金属部件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树脂部件。
发明的效果
若为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得到的金属部件,则在与树脂部件一体化时,与树脂部件的密合性非常高,并且上述长期耐久性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对金属表面照射激光的方法的具体例子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理塑料株式会社;山濑电气株式会社,未经宝理塑料株式会社;山濑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51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