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及客户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84848.6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02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炅轩;范国峰;张之弢;邱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24 | 分类号: | H04W8/24;H04W8/26;H04W1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1 | 代理人: | 康正德,薛峰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城区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防盗 方法 客户端 | ||
1.一种移动终端防盗方法,包括:
登录已激活的账号,发送绑定指令至防盗服务器;当绑定成功时,启动防盗功能;
接收来自服务器的防盗指令,其中,所述防盗指令由已激活账户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解析所述防盗指令,得到该指令对应的防盗命令;
执行所述防盗命令对应的操作,以实现移动终端防盗;
其中,所述防盗指令中包括与所述防盗指令相关的附加信息,所述附加信息包括对所述移动终端中的指定数据执行防盗操作;
其中,所述已激活账户中存储有与所述已激活账户绑定的至少一个移动终端标识的设备列表,所述防盗指令由已激活账户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包括:在所述已激活账户的设备列表中选择进行防盗操作的本移动终端,并由所述已激活账户将针对所述本移动终端的防盗指令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防盗指令由已激活账户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后,由所述已激活账户向所述服务器轮询发送查询请求,查询所述移动终端对防盗指令的执行情况直到所述已激活账户接收到服务器返回移动终端执行防盗指令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盗指令以短信和/或网络指令为发送载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盗指令以短信作为发送载体时,解析所述防盗指令之前,还包括:
判断该短信中是否携带有所述防盗指令;
若是,拦截该短信,触发所述防盗指令的解析操作;
若否,放行该短信。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已激活账户在能够触发移动终端防盗的客户端中登录。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客户端包括下列至少之一:浏览器、手机侧带有手机防盗功能的客户端、PC侧带有手机防盗功能的客户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若进行防盗操作的本移动终端的标识未存储在所述设备列表中,由所述已激活账户输入本移动终端的标识;以及,由所述服务器将所述防盗指令发送至本移动终端的标识对应的移动终端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已激活账户输入的本移动终端的标识添加到所述设备列表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盗指令格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防盗策略标识、所述已激活账户标识、防盗命令、防盗对象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防盗策略标识为账户Account;
所述已激活账户标识为当前登录时为该账户生成的唯一的账号识别码UID;
所述防盗命令包括命令编号和/或任务编号;
所述防盗对象标识包括本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身份识别码IMEI。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解析所述防盗指令,包括:
确定所述防盗指令是否被加密;
若是,采用相应的解密手段对所述防盗指令进行解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防盗指令中除防盗策略标识外的其他内容被加密;
相应的,采用相应的解密手段对所述防盗指令中除防盗策略标识外的其他内容进行解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加密手段为数据加密标准DES加密,解密手段为DES解密。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接收来自服务器的防盗指令之前,还包括采用如下方式激活本移动终端的防盗功能:
利用所述已激活账户向所述服务器发送以短信为载体的绑定Bind指令,其中,所述短信的发送号码为本移动终端的手机号码;
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已激活账户的绑定成功消息,将本移动终端的手机号码设置为可信任号码,启动防盗功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若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绑定失败消息,则利用所述已激活账户向所述服务器发送以网络指令为载体的Bind指令;
接收所述服务器返回的绑定成功消息,启动防盗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484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尾气余热发电机
- 下一篇:一种分子扩散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