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智能避雷器监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82237.8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6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毛天奇;曾宪武;谭绍鹏;冉桢伟;冉晓东;简蓓;仇国滔;吴湘黔;徐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遵义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5630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智能 避雷器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过电压记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避雷器动作记录检测系统。具体可适用于变电站的避雷器发生雷击次数、时间的实时监测。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电压等级及规模随之迅速发展和扩大,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减小故障发生率。避雷器的作用是通过避雷器动作,将电网电荷释放到地网中,从而抑制电网过电压,保障输电及变电设备安全。一种新型智能避雷器监测装置可记录避雷器的动作情况,便于过电压现象的了解和故障的分析。传统的避雷器监测装置仅能反映避雷器在过电压作用下的动作次数、多次避雷器动作后记录次数会溢出或归零重新计数,无法获得准确的避雷器动作次数,且避雷器动作的时间无法记录。实用新型200720173616.4“一种雷电流检测装置”,解决了避雷器是否被雷击的检测问题,虽然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只能说明避雷装置是否遭受雷击,不能准确记录遭受雷击的详细次数,也需要额外的供能装置。实用新型98228178.1“雷击计数器”,介绍了一种由电流感应器件、信号处理电路及电磁计数器构成的雷击计数器,虽然装置结构简单,不用电源,且安全、快捷、准确,但受电磁干扰影响较大,而且放置位置会干扰设备本身磁场,影响测量准确性。中国发明专利201010246956.1“一种用于雷击计数器的自动连续测试装置”,实现了对雷击次数的自动连续检测,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但供能部分需要用到高压和低压两种电源,需要定期对电源进行检测,电源电力不足时,该方法会受到很大限制,且不能进行长期性实时检测。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智能避雷器监测装置,能持续实现对架空输电线路和避雷器是否遭受雷击进行监测,并可以准确记录遭受雷击的次数,同时不需要外接电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持续实现对架空输电线路和避雷器是否遭受雷击进行监测的系统,并且该系统还可以准确记录遭受雷击的次数。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智能避雷器监测装置,包括取能装置、单片机控制单元、硬件时钟单元和数据存储单元;
所述取能装置设置于避雷装置上并从输电线上获取电能;
所述硬件时钟单元和数据存储单元分别与单片机控制单元的对应端口相联接;
所述取能装置将获取的电能提供给单片机控制单元;
所述单片机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电流的采集、数据的读取存储以及与上位机通信;
所述硬件时钟单元,用于单片机控制单元计时;
所述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采集数据并保存。
进一步,所述取能装置包括依次联接的取能线圈、前端保护单元、整流滤波单元、限压保护单元、稳压单元和DC/DC单元;
所述DC/DC单元的输出端与单片机控制单元的电源输入端相联接;
所述取能线圈,用于从流经雷电通道的雷电流摄取单片机控制单元所需能量;
所述前端保护单元,用于将二次侧电流超出预设值部分通过前端过压保护瞬态浪涌电压抑制管泄放,使供能电压达到所需电压,保证单片机控制单元能正常运;
所述整流滤波单元,用于保证电压值在DC/DC降压芯片输入电压范围内;
所述限压保护单元,通过后端瞬态浪涌电压抑制管再一次抑制超过DC/DC降压芯片输入电压范围的电压,用于保护后续的电子线路免受过电压损害;
所述稳压单元,用于将充电电容放电产生几伏特到几十伏特的宽范围直流输入电压转换为稳定预设电压输出;
所述DC/DC单元,用于向测量系统提供预设电压的直流电源。
进一步,所述取能装置的前端保护单元为接入取能线圈两输出端之间的冲击保护电阻。
进一步,所述整流滤波单元包括整流桥、第四电容、第十电阻、第一单向TVS管和第五电容;
所述整流桥包括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
其中,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相联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六二极管的负极相联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五二极管的负极相联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相联接;
所述取能线圈的输出端分别接入第三二极管与第四二极管的公共接点以及第五二极管与第六二极管的公共接点,所述第四电容与第十电阻并联后两端分别接入第四二极管与第六二极管的公共接点,以及第三二极管与第五二极管的公共接点,其中,联接到第三二极管与第五二极管的公共接点的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遵义供电局,未经遵义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22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烤肉味瓜子
- 下一篇:一种玉米芯发酵制取饲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