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顶出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81574.5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8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彭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4 | 分类号: | B29C33/4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出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次顶出结构。
【背景技术】
在采用塑胶模具对产品进行成型的过程中,有时候产品的胶位较高或者产品在公模侧的结构较多,包紧力大,一次顶出还有部分结构留在顶出结构上,因此会使用到二次顶出结构。当然,二次顶出结构还可以用于公模强制脱模的情形。
请参阅图1,图1绘示为一种二次顶出结构示意图。该二次顶出结构设于一塑胶模具,所述模具具有依序设立的上固定板10、母模板20、公模板30、垫板40、下固定板51。所述二次顶出结构包括:依序设立于所述公模板30与所述下固定板40间的第一上顶板50、第一下顶板60、第二上顶板70、第二下顶板80;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上顶板50与所述第一下顶板60之间的第一顶针90;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上顶板70与所述第二下顶板80之间的第二顶针91;设于各所述顶板外侧的开闭器92;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上顶板50、第一下顶板60或者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上顶板70、第二下顶板80的限位柱93,所述限位柱93的另一端皆延伸至所述公模板30、母模板20结合处;顶杆94,顶出时抵持于所述第一下顶板60下方。
可见,上述结构具有如下缺点:因为具有四个顶板、限位柱93(例如为四个)、开闭器92(例如为两个),结构复杂,模具成本高;由于开闭器92安装在模具外侧对称位置,模具在下模和架模时易压坏;顶板的个数较多,增加模具高度,进而增加成型机吨位。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二次顶出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顶出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二次顶出结构模具尺寸大、结构复杂成本高,以及部分元件易压坏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二次顶出结构,设于一塑胶模具,所述模具具有依序设立的公模仁、公模板、垫板、下固定板,该结构包括:
上顶板,设于所述公模板与所述下固定板之间;
下顶板,设于所述公模板与所述下固定板之间,并位于所述上顶板下方;
容设槽,设于所述上顶板与所述下顶板间;
顶杆,穿过所述下固定板并抵持于所述下顶板的下方;
第一顶针,具有外径依序增加的第一顶出部、本体及第一挂台,所述第一顶出部活动式设于所述公模仁及所述公模板内,所述本体活动式设于所述公模板及所述上顶出板内且所述本体顶端受限于所述公模仁底部,所述第一挂台活动式设于所述容设槽内且顶端受限于所述上顶出板;
第二顶针,其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板及所述下顶板间,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公模仁;
第三顶针,活动式设于所述容设槽内,所述第三顶针具有第二挂台及第二顶出部,所述第二挂台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顶出部外径,所述第二挂台抵持于所述第一顶针的所述第一挂台,所述第二顶出部于合模时抵持于所述下固定板;
弹簧,设于所述容设槽内且套设于所述第二顶出部,所述弹簧受限于所述第二挂台,于合模时所述弹簧处于部分预压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顶针受限后所述第二顶针的继续顶出的顶出行程与所述弹簧预压量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弹簧最大压缩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顶针受限后所述第二顶针继续顶出的顶出行程为10毫米。
可选的,所述弹簧的预压量为3毫米。
可选的,所述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14毫米。
相较于现有技术,利用本发明的二次顶出结构,第一次顶出时,所述顶杆推动所述上顶板及下顶板,所述第一顶针(所述弹簧的预压力足够)与所述第二顶针随之同步向上顶出,直至所述本体受限于所述公模仁底部,第二次顶出时,所述第一顶针向下推动所述第三顶针并压缩所述弹簧,所述第二顶针继续顶出,从而达成二次顶出的效果。由于本结构将四块顶出板减少为两块,因此模具尺寸小、成型机吨位小;由于本结构只需要增加一个第三顶针即可达到二次顶出的效果,同时减少了限位柱、开闭器,因此结构简单实用;由于本结构不具有设置于模具外侧的开闭器,因此不存在安装拆卸压坏元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为一种二次顶出结构示意图。
图2绘示为本发明的二次顶出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合模状态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绘示为本发明的二次顶出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次顶出状态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绘示为本发明的二次顶出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次顶出状态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共同参阅图2,图2绘示为本发明的二次顶出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合模状态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815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免锅炉免蒸汽消防水带硫化工艺
- 下一篇:一种PET瓶的回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