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渔船上使用的饲料自动投加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76961.X | 申请日: | 2013-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88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 发明(设计)人: | 徐跑;何杰;强俊;董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A01K61/02 | 分类号: | A01K6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 地址: | 21408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渔船 使用 饲料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渔船上使用的饲料自动投加装置,属于渔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生,水产品的养殖量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投加饲料的量也就相应的增大,这就导致了渔民的工作强度增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自动的投加饲料的装置,以减轻渔民的工作强度。
专利CN1820590公开了一种饲料投放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固定在箱体内的饲料斗,在饲料斗底部设有出料口,其中所述的出料口下侧设有出料板,该出料板由多个弹性支承件支承,出料板安装有振动器,在该通孔下方的箱体壁上固定有分料电机,分料电机上安装有分料盘。该装置中需要安装过多的电器装置,使得整个投料装置结构复杂,不适合于普通渔民使用,而且该装置的投料量也不能根据实际的渔船航速进行调整,导致航行速度较快的水域相对的投料量较小,而航行速度过快的水域内,相对投加量过大,使饲料投放不均匀。
专利CN203087276U公开了一种饲料的投喂装置,该装置解决了大颗粒落入水体中的问题,但是该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较低,无法对于大面积的水域进行饲料投加作业,没有减轻渔民的工作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用于渔船上的饲料自动投加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渔船上使用的饲料自动投加装置,包括有底部的主动轮,在主动轮上分布有叶片,主动轮通过传动机构与从动轮相连接,在从动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连接第一连杆连接于第一隔板上的旋转轴;在从动轮的另一侧上,还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通过第二连杆连接于第二隔板上的旋转轴;第一隔板放置于料槽和底板之间的位置上,第一隔板上通过弹性板与料槽靠近从动轮的一侧的底部相连接;在料槽远离从动轮的一侧,与鼓风室相连通,第二隔板设置于鼓风室上,在鼓风室的上部还设置有出料口。
进一步改进,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处在从动轮的同一条直径两侧的方向上。可以保证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能够相互间隔地进行往复运动。
进一步改进,叶片的角度可调。叶片的角度通过调整,可以使主动轮的转速得到调整。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饲料自动投加装置,安装于渔船上时,可以根据渔船的航行速度,自适应地调节投料的速度,而且整个过程不需要安装其它的电器设置,简便易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渔船上使用的饲料自动投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装置在下一时间段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动轮;2、叶片;3、传动机构;4、从动轮;5、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一连杆;8、第二连杆;9、料槽;10、第一隔板;11、弹性板;12、底板;13、鼓风室;14、第二隔板;15、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69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电能发光体的杯形散热体
- 下一篇:涡轮增压旋风集尘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