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触控结构的OLED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76075.7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3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顾寒昱;钱栋;张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结构 oled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OLED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置触控结构的OLED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技术采用有机材料涂层,具有自发光的特性。OLED显示屏幕可视角度大,节省电能,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触控技术的发展,多数可携式的显示装置内都附加有触控结构,使用户可以通过触控笔或者手指对其进行直接操作。
但是现有技术中OLED显示装置加触控面板的装置一般都是通过在OLED显示装置的外侧贴附触控面板的工艺实现的,而外置触控面板的装置中有厚度大、触控结构易损伤等很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置触控结构的OLED显示装置。
一种内置触控结构的OLED显示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盖板、阵列基板以及设置在盖板和阵列基板内侧的有机发光;在盖板的内侧设置有多条驱动线和多条感应线;在阵列基板的内侧对应多条驱动线和多条感应线设置有多个信号引脚;在所述多条驱动线、多条感应线和多个信号引脚之间设置有多个导通结构,所述多个导通结构的一端分别将多条驱动线、多条扫描线和多个信号引脚电性连接,所述多个导通结构的另一端分别和对应的触控信号传输线电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内置触控结构的OLED显示装置,可以将触控的驱动线、感应线、触控信号传输结构都内置到盖板和阵列基板的内侧,从而实现触控结构和OLED显示装置的一体化、轻薄化,并且相比于一般的OLED显示装置没有增加工艺步骤,实现了工艺的兼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内置触控结构的OLED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另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再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内置触控结构的OLED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内置触控结构的OLED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三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三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说明如下,但是以下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内置触控结构的OLED显示装置,图2为实施例一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内置触控结构的OLED显示装置包括相向设置的盖板10和阵列基板20。所述内置触控结构的OLED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域A、走线区域B和信号引脚区域C。
在盖板10的内侧设置有多条驱动线RW1和多条感应线RW2,所述多条驱动线RW1和多条感应线RW2交叉设定并相互绝缘。在显示区域A内,所述每条驱动线RW1包括多个在横向方向上排列的驱动电极Tx,所述驱动线RW1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线Tc,所述第一连接线Tc设置在相邻的驱动电极Tx之间设置,将相邻两个驱动电极Tx连接在一起。在显示区域A内,所述每条感应线RW2包括多个在纵向方向上排列的感应电极Rx,所述感应线RW2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线Rc,所述第二连接线Rc设置在相邻的感应电极Rx之间,将相邻两个感应电极Rx连接在一起。在实施例一中,所述多条驱动线RW1和多条感应线RW2组成互电容触控感应结构,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多条驱动线和多条感应线还可以组成其他触控感应结构,比如自电容触控感应结构。
盖板10的内侧,在走线区域B,所述多条驱动线RW1和多条感应线RW2为细长状的走线。在信号引脚区域C,所述多条驱动线RW1和多条感应线RW2分别和多个导通结构11电性连接。在实施例一中,所述多个导通结构11是形成在盖板10内侧,并且所述导通结构11为导电性支撑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60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油平台专用高强度耐低温电缆
- 下一篇:线路在线绝缘检测装置的绝缘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