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共聚焦显微拉曼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联用激光光谱分析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75956.7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3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朱香平;张文松;汤洁;赵卫;段忆翔;豆西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G01N21/63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胡乐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焦 显微 激光 诱导 击穿 光谱 联用 光谱分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物质元素和分子结构分析领域,尤其是利用光谱分析法对待测样品同一点在微米尺度上做空间分辨的元素分析和物质结构分析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技术(简称LIBS)由于具有高灵敏度、无需样品预处理和实现多元素测量等优点,成为一种新的元素分析技术。具有实时、快速、现场原位检测和多元素同时检测,无需制样等优点,能够对固体、液体、气体等多种形态物质进行化学分析。LIBS光谱仪可以测量物质元素但是不能测量样品分子结构。
拉曼光谱(Raman)可以揭示有机和无机物质的分子和晶体的振动模式,Raman光谱仪通过拉曼光谱的频移信息可以识别物质成分,但是不能测量样品中的元素。
此外普通的LIBS光谱仪器需要高能量的脉冲激光器,通常需要单脉冲能量要几十毫焦,以使激光聚焦到样品表面产生足够高的能量密度,激发样品产生等离子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的激光诱导击穿等离子体光谱技术和Raman光谱技术各自的优点,提供一种既能测量物质元素又能测量物质分子结构的共聚焦显微拉曼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联用激光光谱分析仪,该分析仪共用一个光学系统,共用一套光谱仪,具有体积小,功能强等优点,并且对产生LIBS光谱和Raman光谱的激光器能量要求低,微焦量级激光器即可满足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共聚焦显微拉曼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联用激光光谱分析仪,包括控制系统、显微LIBS系统、显微Raman系统、显微成像系统以及共聚焦激光传输和光谱接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程序控制一体机(22)和控制电路(21);所述程序控制一体机用于接受控制电路传送的光谱数据并向控制电路发送控制指令;所述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时间延迟、接收光谱接收系统发送的光谱数据,并控制显微LIBS系统、显微Raman系统和显微成像系统;
所述显微成像系统包括白炽灯(11)、透镜二(12)、半透半反镜(12)、分束镜(14)、成像透镜(15)、CCD相机(16)、用于放置样品的精密三维移动平台(19)和设置在精密三维移动平台上方的显微物镜(18);所述白炽灯发出的光通过透镜二的扩束、半透半反镜的反射、分束镜的反射、显微物镜的聚焦后照射在样品上,通过CCD相机对样品表面微光结构以及激光在样品表面聚焦光斑情况进行摄像;所述样品反射的光通过显微物镜的扩束、分束镜的反射、半透半反镜的透射、成像透镜汇聚后入射至CCD相机;
所述共聚焦激光传输和光谱接收系统包括光谱仪、ICCD相机以及依次设置在显微物镜上方的针孔二(7)、零度角陷波滤波片(6)、汇聚透镜(5)、光纤探头,所述光纤探头通过光纤接入光谱仪,所述光谱仪输出信号送入ICCD相机;所述ICCD相机与控制电路相连;
所述显微LIBS系统包括固体脉冲激光器(1)、透镜一(2)、低通滤波片(17);所述固体脉冲激光器的输出光经透镜一扩束、低通滤波片反射、显微物镜的汇聚后在样品表面产生LIBS光谱;
所述显微Raman系统包括连续激光器10、依次设置在激光器输出光路上的针孔一(9)和45度陷波滤波片(8);所述激光器输出光经45度陷波滤波片的反射、显微物镜的汇聚后在样品表面产生Raman光谱;
所述低通滤波片、分束镜、45度陷波滤波片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显微物镜和针孔二之间。
基于上述基本方案,本发明还做如下优化限定和改进:
上述透镜一为平凹透镜,其安装位置满足以下几何关系:激光扩束反向延长线交点与该透镜虚焦点重合,该透镜光路与显微物镜光路形成虚共聚焦光路系统。
上述针孔二的针孔大小可调,显微物镜收集后的LIBS信号和Raman信号聚焦在该针孔位置,实现LIBS信号和Raman信号的显微共聚焦探测。
上述连续激光器采用532nm或者785nm连续激光器;所述分束镜为20:80分束镜;所述固体脉冲激光器采用几百微焦量级脉冲能量的1064nm YAG固体激光器;所述光谱仪为带时间分辨的CT或中阶梯ICCD光谱仪。
本发明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59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