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时回收利用冷能和热能的双作用热声发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75787.7 | 申请日: | 2013-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0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吴张华;罗二仓;戴巍;李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03G7/00 | 分类号: | F03G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杨小蓉;王敬波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同时 回收 利用 热能 作用 声发 系统 | ||
1.一种同时回收利用冷能和热能的双作用热声发电系统,其包括至少三组热声发电单元,所述至少三组热声发电单元构成环路;
所述至少三组热声发电单元的每组热声发电单元均由一个直线发电机和一个热声发动机组成;所述直线发电机由汽缸、置于汽缸内两端的压缩活塞和膨胀活塞、与所述压缩活塞及膨胀活塞相连的发电机动子、绕制于发电机动子外围的发电机定子线圈和与所述发电机定子线圈电连接的发电机负载组成;所述热声发动机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室温换热器、回热器、热端换热器、第二热缓冲管、第二室温换热器和连接管;每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直线发电机的汽缸上端部与该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热声发动机的第一室温换热器通过管道相连通;该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热声发动机的连接管与下一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直线发电机的汽缸下端部相连通;首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直线发电机的汽缸下端部与末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热声发动机的第二室温换热器相连通;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低温冷能供应系统和低品位热能供应系统;所述至少三组热声发电单元的每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热声发动机的第一室温换热器上依次连接第一热缓冲管和冷端换热器,所述冷端换热器与该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热声发动机的回热器相连;
所述低温冷能供应系统包括冷能存储罐、冷能阀门和冷能输出管道;所述冷能存储罐内冷能通过冷能阀门和冷能输出管道分别输送给每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热声发动机的冷端换热器,以使冷端换热器成为低温端;
所述低品位热能供应系统包括热能存储罐、热能阀门和热能输出管道;所述热能存储罐内热能通过热能阀门和热能输出管道分别输送给每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热声发动机的热端换热器,以使热端换热器成为高温端;在每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热声发动机的回热器两端形成温度梯度,所述同时回收利用冷能和热能的双作用热声发电系统在该温度梯度下自激起振,将热能转化成声功;每组热声发电单元产生的声功沿着温度梯度正方向先传递到该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热声发动机的第二热缓冲管和第二室温换热器,然后由该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热声发动机的连接管传递到下一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直线发电机,将一部分声功转化成电功,将剩余的声功继续传递到下一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热声发动机的第一室温换热器和第一热缓冲管并通过回热器产生声功和放大声功;依次传递下去将声功转化成电功。
2.按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同时回收利用冷能和热能的双作用热声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温冷能供应系统还包括连接于每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热声发动机的冷端换热器的冷能回收罐。
3.按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同时回收利用冷能和热能的双作用热声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品位热能供应系统还包括连接于每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热声发动机的热端换热器的热能回收罐。
4.按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同时回收利用冷能和热能的双作用热声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热声发动机的第一室温换热器和第一热缓冲管将冷端换热器与直线发电机隔开,以减少冷能损失,提高冷能利用率和热电转换效率。
5.按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同时回收利用冷能和热能的双作用热声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直线发电机的一个活塞起到压缩活塞作用,另一个活塞起到膨胀活塞作用。
6.按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同时回收利用冷能和热能的双作用热声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热声发电单元的直线发电机的负载为电阻、电网或其他。
7.按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同时回收利用冷能和热能的双作用热声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冷能供应系统中的冷能存储罐内的低温流体冷能来自液化天然气或液氮。
8.按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同时回收利用冷能和热能的双作用热声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品位热能供应系统的热能存储罐的热能来自太阳能或工业废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578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缩机后盖及其制备模具
- 下一篇:一种塑钢异型材自动包装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