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脑机箱折弯的专用下模具及其面模的加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73147.2 | 申请日: | 2013-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18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 发明(设计)人: | 张迎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力源数控刃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 地址: | 2431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脑 机箱 折弯 专用 模具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设计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折弯机模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脑机箱折弯的专用下模具及其面模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折弯机模具是折弯机用来加工成型板料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构成的零件不同。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在折弯机压力的作用下通过折弯机上模和下模的互为导向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会根据成型工件形状或尺寸的不同,配置不同凹槽角度的下模。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所要折弯的工件的形状也越来越多样化,这样不同的工件就需要特殊的模具来处理,例如在电脑机箱的加工时,要求较为严格,尤其是要求对板材不能有损伤,折弯处应当是绝对的直线,而一般的折弯机都会板材有损伤。现有的折弯机进行折弯时都是借助模具开设“V”型槽或者“U”型槽或者其他形状来完成折弯,这样在折弯操作时板材和模具是线接触,必然造成板材的损伤。
例如:中国专利号:201110389823.4 申请日:2011年11月30日,公开了一份名称为一种折弯模具的专利申请文件,它包括用于加工板材的呈V形的凸模,和与凸模适配的凹模,所述的凹模的两侧接触面是使所述的板材与凹模之间在加工过程中形成非滑动摩擦的曲面,所述的凹模的两侧接触面是渐开线形曲面。该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改进了传统的V型折弯模具,可应对多种厚度和折边宽度的板材的折弯成形。提高了折弯成形的生产效率,降低了频繁更换折弯模具的劳动工作强度。同时,由于折弯机配套折弯模具规格的减少,也进一步压缩了设备的购置及维修成本。
例如:中国专利号:201110304207.4,申请日:2011年10月10日,公开了一份名称为一种折弯冲压模具,涉及到一种机械加工所用的冲压模具。其包括上模座、上夹板、下模板、下模座,所述上模座和上夹板相连接,所述下模板和下模座相连接,所述下模板上设有凹槽,所述上夹板上设有折弯冲头,所述折弯冲头上设有与下模板凹槽相配合的V形冲压端。以上所述折弯冲头顶端设有螺孔。其有益效果是,采用该发明技术方案后,折弯冲头的V形冲头和下模板的凹槽配合,一次冲压实现机件的折弯,并使机件折弯弯度保持一致。
但是这些仅仅通过借助下模具上开设的“V”型槽或者“U”型槽或者其他形状来完成折弯,这虽然成本较低,但是无法满足现代工艺对精度的要求,尤其是电子产品,对于外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普通折弯机模具在折弯操作时板材和模具是线接触,必然造成板材的损伤,而且折弯处,由于力的作用,模具本身会发生一点变形,尤其是模具的中间会微微下陷(或凸起,具体情况是下陷还是凸起要根据折弯机的作用力是作用于上模具还是下模具而定),这就导致所折弯的工件的折弯处不是一个绝对的直线,会有微微的弯曲,这已经完全满足不了现代工艺的生产要求,尤其是无法满足高端电脑机箱的折弯要求。
为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电脑机箱折弯的专用下模具,可以将原来的折弯机模具在折弯处的线接触变为面接触,对工件无损伤,加工的电脑机箱无损伤,而且所折弯处是一个直线,加工精度高。而此模具中间涉及一个核心的零件——面模,面模对硬度要求较高,而且要求弹性好,不能损伤工件,尤其是淬火处理后工件不能有变形,表面要平整,而现有的材料和热处理则完全达不到该要求,所以面模急需一种新的材料以及加工工艺。
发明内容
1.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折弯机模具在折弯操作时必然造成板材的损伤,而且折弯处会有微微的弯曲,无法满足现代工艺的生产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电脑机箱折弯的专用下模具及其面模的加工方法,其一方面可以在加工电脑机箱对工件进行折弯时不产生损伤,另一方面还具有折弯处无弯曲的效果;同时为了使该模具的效果发挥最佳,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该模具用到的面模的加工方法,能使得该模具的面模具有良好的硬度、高强度和平面度,不易变形。
2.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力源数控刃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力源数控刃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31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磨牙牙套
 - 下一篇:6×2平头柴油车辆运输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