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松乳菌人工培育的培养基料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672139.6 | 申请日: | 2013-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0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 发明(设计)人: | 徐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伟明 |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G3/00;C05F1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 地址: | 516305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松乳菌 人工 培育 培养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松乳菌人工培育的培养基料。
背景技术
松乳菌俗称松乳菇,为伞菌科,乳菇属,又叫松菌、松树蘑、雁来菌、寒菌等,是一种美味食用菌。菌盖宽3—14厘米,早期半球形,开展后,中央下凹或呈漏斗状,后平展,无毛,橙红色或近似紫铜色,随菌令增长,颜色变淡。菌柄中空,近圆柱形,长2—5厘米,粗0.7—2厘米。采取野外撒播栽培,虽然简单,但菌种埋伏受气候影响,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如播种期长期干旱和长期大雨,会对刚入土菌种造成损害,发菌不良,而现有的人工栽培方式难度大,工艺复杂繁琐,培养出的菌体生长慢,易发斑,稍有不慎容易感染,使培养失败,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松乳菌人工培育的培养基料,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人工培养出菌体、培养费用高、菌体生长慢等技术问题。
一种松乳菌人工培育的培养基料,由下述原料按质量份配制而成:松木屑45—60份,松针粉5—15份,麦麸5—20份,棉籽壳5—15份,乳糖1—3份,石膏或石灰1—2份,磷酸二氢钾0.5—1份,硫酸镁0.5—1份。
优选的,在所述培养基料中包括玉米芯0—10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松木屑为10年以上树龄的马尾松木屑。
按比例取松木屑、松针粉、麦麸、棉籽壳、玉米芯混合到一起,倒入粉碎机中粉碎成80—100目左右的颗粒,取出后按比例加入乳糖、石膏或石灰、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然后倒入搅拌机中进行均匀搅拌,之后放入发酵池进行发酵,按比例1:1.2—1:1.8的水搅拌均匀发酵合成培养基。
本发明提供一种松乳菌人工培育的培养基料,采用上述培养基料的污染率低、发菌快、能够发育出质量高的菌体,菌丝的生长力强,接收光度高,防病性能好,克服了现有人工培养松乳菌难的问题。该培养基料的费用低廉,材料易取,基料及制备方法简单,可以达到产业化生产的目的,生产得到的松乳菌与天然的松乳菌的形态特征一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10年以上树龄的马尾松木屑45份,松针粉5份,麦麸5份,棉籽壳5份,乳糖1份,石膏或石灰1份,磷酸二氢钾0.5份,硫酸镁0.5份,所述的原料按质量份配制而成。
按比例取松木屑、松针粉、麦麸、棉籽壳混合到一起,倒入粉碎机中粉碎成80目的颗粒,取出后按比例加入乳糖、石膏或石灰、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然后倒入搅拌机中进行均匀搅拌,之后放入发酵池进行厌氧发酵,按比例1:1.2的水搅拌均匀发酵合成培养基。将松乳菌母种接种至上述培养基中,以25°恒温中培养。待上述母种长成白色菌丝后,取菌丝长的菌丝移入另一无菌培养基培养,每天观测此菌丝的生长情况。初见菌丝的时间2天,菌丝长满的时间18天,菌丝转成虾仁色时间21天,菌蕾出现时间25天,菌蕾直径大小1.7cm。
实施例2:10年以上树龄的马尾松木屑52份,松针粉10份,麦麸12份,玉米芯5份,棉籽壳10份,乳糖2份,石膏或石灰1.5份,磷酸二氢钾0.75份,硫酸镁0.75份,所述的原料按质量份配制而成。
按比例取松木屑、松针粉、麦麸、棉籽壳、玉米芯混合到一起,倒入粉碎机中粉碎成90目的颗粒,取出后按比例加入乳糖、石膏或石灰、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然后倒入搅拌机中进行均匀搅拌,之后放入发酵池进行厌氧发酵,按比例1:1.5的水搅拌均匀发酵合成培养基。将松乳菌母种接种至上述培养基中,以25°恒温中培养。待上述母种长成白色菌丝后,取菌丝长的菌丝移入另一无菌培养基培养,每天观测此菌丝的生长情况。初见菌丝的时间1.5天,菌丝长满的时间15天,菌丝转成虾仁色时间19天,菌蕾出现时间23天,菌蕾直径大小2.2cm。
实施例3:10年以上树龄的马尾松木屑60份,松针粉15份,麦麸20份,玉米芯10份,棉籽壳15份,乳糖3份,石膏或石灰2份,磷酸二氢钾1份,硫酸镁1份,所述的原料按质量份配制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伟明;,未经徐伟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21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煤灰生物肥
- 下一篇:一种双孢蘑菇培养料堆肥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