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像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71455.1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9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赤松孝亮;小川贤一;安幸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15/16 | 分类号: | G03G15/16;G03G15/01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罗闻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使用电子照相方法的诸如复印机和打印机的传统成像设备包括使用中间转印带的类型。中间转印带类型的成像设备通过初次转印过程和二次转印过程形成全色图像。在初次转印过程中,形成在电子成像感光体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中间转印带上。对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重复该过程,从而在中间转印带的表面上形成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过程中,多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一起转印到诸如纸的转印材料的表面上。转印至转印材料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由定影单元定影。这样产生了全色图像。
使用辊类型、刮刀类型或刷类型的转印部件作为成像设备的初次转印部件。转印部件被用于在与感光体相对的位置处与中间转印带的背面接触,对其施加初次转印电压。其中,刷类型的转印部件由导电纤维组制成,每根纤维可以独立地与中间转印带的背面接触。这补救了当使用辊类型或刮刀类型转印部件时引起的不均匀接触,并使得与中间转印带的背面的接触更均匀。这恰当地减小了在初次转印过程中发生的诸如密度不均匀的图像缺陷。
就与刷类型转印部件的带的背面相接触的方法而言,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1-134115公开了以下与带接触的方法:通过使转印部件倾斜以使得纤维通过向带的运动方向的下游倾斜而与中间转印带的背面接触。对于该接触方法,纤维的倾斜方向能被限制为朝向带的运动方向的下游侧的方向。
然而,在带的运动方向上,刷类型转印部件的上游侧有时随机地倾斜。刷类型转印部件的上游端必须设置在相对于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之间的接触区域的上游端的预定位置处。如果刷类型转印部件的上游端的位置从该接触区域移位,则担心在接触区域的上游可能发生放电,使初次转印性能劣化。
具体地,对于刷类型转印部件,位于上游端的多个导电纤维经常随机定向。结果,即使刷类型转印部件相对于接触区域精确地定位,上游端的导电纤维与中间转印带的接触位置也可能相对于与中间转印带的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变化,导致初次转印性能的劣化。
需要注意的是,该问题不仅仅发生在使用中间转印带作为转印带的成像设备中,也发生在使用适于输送转印材料的输送带作为转印带的成像设备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改进配备有刷类型转印部件的成像设备的转印性从而提供具有改进的转印性能的成像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能够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部件;能够运动的转印带;转印装置,该转印装置能够将调色剂图案从图像承载部件转印至转印带,所述转印装置被定位在所述转印带的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相反的一侧上,所述转印装置包括刷部件,所述刷部件具有布置成与所述转印带相接触的多个导电纤维,其中在所述刷部件的多个导电纤维中,在所述转印带的运动方向上位于刷部件的上游端的导电纤维被沿着垂直于所述转印带的运动方向的方向切割。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包括:能够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部件;能够运动的转印带;以及转印装置,该转印装置能够将来自图像承载部件的调色剂图案转印至转印带,所述转印装置定位在所述转印带的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相反的一侧上,所述转印装置包括刷部件,所述刷部件具有布置成与所述转印带接触的多个导电纤维,其中在所述刷部件的多个导电纤维中,位于所述刷部件的在所述转印带的运动方向上的上游端的导电纤维被结合。
从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的实施例而清楚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初次转印刷的透视图。
图3A和3B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初次转印刷的立起纤维部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初次刷部件的上游端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初次转印刷的接触构造和压合部布置的说明图。
图6是根据比较构造1的初次转印刷的透视图。
图7是根据比较构造1的初次转印刷的上游端的放大透视图。
图8是根据比较构造1中的初次转印刷的上游端的放大俯视图。
图9A和9B是根据比较构造1的初次转印刷的接触构造和压合部布置的说明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初次转印刷的上游端的放大透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初次转印刷的接触构造和压合部布置的说明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初次转印刷的上游端的放大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能株式会社,未经佳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14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强裸眼立体显示空间连续性的光栅
- 下一篇:一种伞形伸缩式水声测量基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