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放射源照射剂量检测体模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70041.7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87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旭;林生趣;张洋;余辉;王锐濠;张国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T1/02 | 分类号: | G01T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09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剂量率 近距离 治疗 放射源 照射 剂量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用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近距离治疗放射源照射剂量检测体模。
背景技术
放射源在医疗中的应用有超过100年的历史,为人类战胜恶性肿瘤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通过反应堆产生的高剂量率微型铱-192放射性同位素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该放射性同位素可被制成外径约1mm,长度4mm的柱状放射源,将其与柔性钢丝焊结在一起,在电脑控制的步进电机驱动下,与施源器相配合,进入人体的天然管腔或组织内,按照计划设计方案,在人体内特定的位置停留指定的时间,给予人体组织一定的放射线照射剂量,达到放射治疗的目的,即进行人体腔内、管内或组织间的近距离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的最基本要求是照射剂量准确,近距离放射治疗剂量的准确性取决于对放射源的准确测量。尽管,目前广泛使用的高剂量率微型铱-192放射源在出厂时已进行了放射性活度标定,而在放疗实践中,为达到放疗质量控制的目的,还需要对其进行放射活度、照射剂量率及其空间剂量分布等测量。目前,在临床中广泛使用的30cm×30cm×30cm、20cm×20cm×10cm标准水模体,不但难以精确确定测量点与放射源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而且,不能同时测量空间中的多个点或一个平面上的剂量分布特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精确确定测量点与放射源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同时测量空间中的多个点以及一条环形曲线上的剂量分布特征的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放射源照射剂量检测体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放射源照射剂量检测体模,包括底板、设在底板上侧且在内部形成圆柱形内腔的外模以及设在圆柱形内腔内且可绕圆柱形内腔的中轴线转动的内模,内模的上端面在中轴线处设有一供外部施源器插入的中心孔,围绕中心孔设有若干贯穿内模的照射剂量检测圆孔。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可嵌入照射剂量检测圆孔内的指形电离室安装柱和实心柱形插件,指形电离室安装柱的一端设有供指形电离室插入的盲孔。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围绕中心孔共设有5个照射剂量检测圆孔,5个照射剂量检测圆孔与内模的中轴线间距分别为10mm、20mm、30mm、40mm和50mm。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底板、外模、内模、指形电离室安装柱和实心柱形插件均由固体水材料制成。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外模在圆柱形内腔的外沿设有角度指示线,内模的上端面设有中心与中心孔重合的十字线,5个照射剂量检测圆孔均位于十字线上。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底板上在圆柱形内腔的中轴线处设有支撑内模转动的中心轴。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内模包括分体设置且通过两插销连接的上段和下段,上段的下表面和/或下段的上表面围绕中心孔设有若干用于安放热释光剂量片的凹坑。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外模整体呈长方体状且对应内模的上段和下段分为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通过四角的销钉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放射源照射剂量检测体模中,在底板上设置内模和外模,使用时,将作为放射源的施源器插入内模的中心孔,配合置入照射剂量检测圆孔内的剂量检测装置探头,实现对于放射源在体模内多点位置的剂量测量;同时通过圆柱形内模在外模圆柱形内腔内的旋转,可快速实现多个点在圆周线上的剂量测量。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精确确定测量点与放射源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同时,能够测量空间中多个点以及一条环形曲线上的剂量分布特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指形电离室安装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放射源照射剂量检测体模,包括底板1、设在底板1上侧且在内部形成圆柱形内腔的外模2以及设在圆柱形内腔内且可绕圆柱形内腔的中轴线转动的内模3。
具体的,外模2整体呈长方体状,规格为24cm×24cm×15cm,等分为上模21和下模22,上模21和下模22外形规格为24cm×24cm×7.5cm,上模21和下模22之间通过四角的销钉4相连且可拆分。外模2内圆柱形内腔的孔径为20cm,内模3放在圆柱形内腔内,绕底板1中心处的转轴11进行360度任意旋转。其中底板1的规格为24cm×24cm×1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700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