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高效除湿无级调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68775.1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5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东;杨公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公明;林建东 |
主分类号: | F28D7/08 | 分类号: | F28D7/08;F26B21/0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1 | 代理人: | 李炳辉 |
地址: | 510642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高效 除湿 无级 调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除湿调温装置,具体是一种对潮湿空气进行高效除湿无级调温装置,属于空气温湿调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人的活动居所或物料干燥存放空间的空气调节,都需要对其相对封闭空间空气的温湿度进行调节,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制冷系统的蒸发器或冷凝器直接或间接对空气进行降温、除湿和加热,但是在出风干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维持其低数值的湿球温度,无论普通空调器或冷凝除湿机都无法实现。如利用空调的蒸发器可以对空气进行除湿,但除湿后的空气温度会大幅降低,在湿冷季节时过低的出风温度会令人不适并影响健康,所以普通空调很少作为干燥设备,因为低温干燥的空气不能使物料中的水分快速挥发。冷凝除湿机是使空气连续通过蒸发器和冷凝器,让空气先降温除湿再升温,因最后的出风温度不能降低,所以不适用于夏季空调,由于冷凝除湿机的出风温度只轻微高于进风温度,而且不适用于40℃以上的环境,用在物料干燥方面受到限制,所以冷凝除湿机无论作为普通空调或物料干燥设备都不理想。
目前有采用热泵热风装置用于物料的干燥,它是通过内置蒸发器、外置蒸发器和内外蒸发器配合冷凝器分别对空气进行单独除湿、单独升温和除湿升温。内置蒸发器跟冷凝除湿机一样,出风温度不高,干燥效率较低,而外置蒸发器则不具备冷凝除湿功能,只能通过换气排湿的方式降低室内湿度,但排湿会导致大量热能散失。内外蒸发器虽然可以兼顾对空气冷凝除湿和升温,但这个过程空气的干球温度起落幅度较大,其每一阶段的显热变化全部来自压缩机做功,使设备的装机容量和运行功耗偏高,增加了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另外传统的除湿装置对空气进行冷凝除湿时风速不能过高,否则因空气与冷表面换热时间过短而造成除湿不足,或者造成冷凝水滴重新蒸发成水蒸气随风带出,大大影响除湿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传统除湿装置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空气高效除湿无级调温装置。
本发明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A换热器和B换热器分别由导热管和换热翅片组成;换热翅片由多片竖向排列的铝片组成;导热管为多层平行迂回的铜管且穿入换热翅片孔内并紧密配合;多层导热管端头通过连通管连通,导热管内注有冷媒,相邻换热翅片之间留有间隙作为过风通道;A换热器的过风截面大于B换热器的过风截面,A换热器与B换热器竖直排列成台阶状且上下过风通道连通;A换热器与B换热器相邻的导热管通过连接管连通;A换热器上部设有分隔板,分隔板一侧的过风通道上端设有进风口,下端设有内出风口,分隔板另一侧的过风通道上端设有出风口,下端设有内进风口;内出风口和内进风口处于同一个连通的密封空间,A换热器与B换热器的下方设有接水盘,接水盘下面设有排水管,A换热器最外层的导热管上设有导热管出口,B换热器最外层的导热管上连接冷媒控制器,A换热器、B换热器与接水盘设置于风柜壳体内。
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空调器除湿后空气过冷和冷凝除湿机除湿后空气不降温的问题,可产生湿度较低而温度适中的出风,可通过控制单一冷媒流量在一定范围内无级调节出风的干球温度,使湿球温度始终保持稳定在较低的数值,解决了空气除湿所需的冷凝温度与出风温度之间的捆绑关系;采用的台阶型换热器对空气进行冷凝和回热,适用于大风量、高风速的空气处理,可对高速大流量通过的空气进行高效除湿并防止冷凝水随出风带出;本发明可用于热泵热风干燥装置中的除湿部件,在保证除湿的情况下减少了除湿前后空气的温差,降低了热泵压缩机的显热功耗而降低热泵装机容量及能耗;本发明结构及外围管路简单、制作容易、操控方便,并且节能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示标记如下:A换热器1,B换热器2,导热管3,导热管出口4,冷媒5,冷媒控制器6,连接管7,连通管8,换热翅片9、过风通道10,分隔板11,进风口12,内出风口13,出风口14,内进风口15,排风机16,接水盘17,排水管18,风柜壳体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具体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公明;林建东,未经杨公明;林建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87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稠油污水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植物枝条筷子快速烘干、校直和杀菌工艺及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