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临床微生物鉴别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667357.0 | 申请日: | 2013-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3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 发明(设计)人: | 鲁辛辛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100730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临床 微生物 鉴别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临床标本病原微生物鉴别方法,属于医学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生物染色技术是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鉴别的经典方法,也是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规范的涂片报告可快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其临床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其他任何技术。但是目前微生物实验室能在短时间内做出鉴别的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临床普遍忽视显微镜检查的作用,认为方法单一、特异性差、对人员依赖性强,不宜作为鉴别方法,因此,导致直接形态学检查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微生物培养是病原菌检测的金标准,但耗时较长、阳性率低、成本高、需特殊人才和设备,基层医院难以开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识别临床微生物的鉴别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制片;
2.以标本来源确定染色方法;所述的染色方法包括革兰染色法、萋-尼抗酸染色法、鞭毛染色法、荚膜染色法、螺旋体复红染色法或辣根过氧化物酶-抗辣根过氧化物酶(PAP)法;
以下呼吸道为例,规定常规制片及革兰染色为基本方法,可附加姬姆萨染色、活体染色、真菌压片及抗酸染色等。
3.镜下图像与数据库中的三位分析图像对比,确定病原微生物。
所述的革兰染色的染色液包括:
第一染色液:结晶紫4~8g,溶解于95%酒精蒸馏水100.00ml中,制成饱和液。
第二染色液:溶碘化钾2g于10ml蒸馏水中,加碘1g,加蒸馏水200ml。
第三染色液:95%乙醇。
第四染色液:石碳酸复红液10ml加入蒸馏水90ml。
所述的数据库包括:上呼吸道(包括鼻窦、碟窦)病原体病理图谱数据库;下呼吸道病原体病理数据库;腹部与盆腔感染病理图谱数据库;抗酸与弱抗酸细菌病理图谱数据库;泌尿生殖道病原体细胞形态图谱数据库;脑脊液病原体病理图谱数据库;各类标本的制备、染色程序;病原体三维图像结构数据库。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未提及的步骤或参数,均为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病原微生物鉴别方法操作简便、易标准化、对实验室要求不高,通过标准化制片、染色、图像比对、分析软件或高端数字处理技术提高图像质量,使其成为临床一线快速鉴别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优点:
(1)直接形态学检查可在1-2小时获得报告。
(2)解决微生物培养结果回报迟缓的缺陷。
(3)直接形态学检查对于培养起到“反向”鉴定作用。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大型医疗机构也适用于不具备微生物实验室的基层医院。
附图说明
图1脑脊液白细胞内吞噬的表皮葡萄球菌显微镜下图像;
图2血液标本中的肺炎克雷伯菌显微镜下图像;
图3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显微镜下图像;
图4痰中非典型性分枝杆菌显微镜下图像;
图5-6真菌性鼻窦炎组织标本分隔的黄曲霉菌丝显微镜下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以腹部深部脓肿穿刺液为例,介绍本发明内容:
引起深部脓肿的常见致病菌包括细菌、厌氧菌和真菌,如果是冷脓肿也考虑结核杆菌感染,因此仅做普通细菌培养漏诊几率较大。
先进行基础涂片染色,再选择深度染色显微镜检查。
具体方法如下:
标本按发明规定的方法制备薄片,进行基础革兰染色或加姬姆萨染色,显微镜下查找病原体,获取显微镜下图像与数据库比对,得出初步结果。
如怀疑厌氧菌或罕见细菌可进一步选择单染或活体染色。
若怀疑真菌,可将标本涂片后分别进行真菌压片和活体染色,根据真菌菌丝孢子特征,数据库比对得到初步真菌结果。
若怀疑分枝杆菌、奴卡菌和放线菌感染,制片后分别进行抗酸染色,通过数据库得到病原体结果。图1、2、3和4分别描述了通过微生物病理技术进行病原微生物初步鉴别,给出疑似菌名,显著缩短微生物临床报告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73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