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P2P的电子货币制造与交易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666556.X | 申请日: | 2013-1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5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 发明(设计)人: | 黄映聪;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映聪;刘静 |
| 主分类号: | G06Q30/06 | 分类号: | G06Q30/06;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2100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p2p 电子货币 制造 交易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商务与P2P通信领域,涉及一种虚拟货币的制造与交换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P2P的电子货币制造与交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Internet的发展,货币存在的形式更加虚拟化,出现了摆脱任何事物形态,只以电子信号形式存在的电子货币。传统认为,一般货币代表效用,虚拟货币代表价值。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所“等”之“价”,语言上虽称为价值,但实际上是指效用。而虚拟货币代表的不是一般等“价”之“效”,而是价值本身。虚拟货币不是一般等价物,而是价值相对性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表现符号。实际上,电子货币虽然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在,但实际上这些程序代码在形成过程中,是通过计算终端将人类劳动转化的过程,因此电子货币实际上仍然具有所“等”之“价”,本身仍具有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P2P的虚拟货币制造与价值交换系统,通过链接在互联网的计算机终端制造一种量化反映物质世界中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无差别劳动价值所在的电子货币,构筑一般货币与虚拟货币实现价值交换的载体,弥补传统虚拟货币不具等“价”之“效”,有效避免虚拟货币本身的泡沫化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定义了一种电子货币,并提供了该电子货币的制造流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定义了一种电子货币的名称为赛特币(CITECOIN),其代号为CTC,其基本单位为赛特(符号:Ci),并提供了一种电子货币若干外观呈现的个性化定制方法,即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设计电子货币的外在呈现样式(比如个性化图形或者个性化音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定义了P2P网络计算终端在参与网络计算过程(即电子货币制造)各终端的生产力系数、计算终端的数据交换速率系数以及计算终端能耗系数,并提供了上述系数的计算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电子货币通过P2P网络各计算终端消耗电能的形式制造产生,并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P2P计算机网络,具体过程由安装在P2P网络各终端的定义为电子钱包的计算机程序通过网络运算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电子货币包括公用密钥和个人密钥,前者用于电子货币身份认定,后者用于所有者对其进行处置(货币交易)的口令,电子货币的交易实为电子货币私人密钥的交易。
根据本方面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电子货币在进入电子钱包的同时,系统将货币获取(货币制造或者交易)过程信息以加密方式存储在P2P网络指定的某个特定终端,当终端电子钱包因不可预见错误发生丢失或损坏时,用户可凭借个人密钥从P2P网络安全找回。
通过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子货币的价值理论,并提供了一种电子货币价值与人类无差别人类劳动价值关系的计算方式,根据该计算方式,明确了一种电子货币与当地电能交换价值的定量关系。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计算终端的生产力系数(σ)计算公式,其中,fCPU为计算终端中央处理器(CPU)的计算能力,f′CPU为P2P网络各终端CPU的平均计算能力;fGPU为终端图形处理器(GPU)的计算能力,f′GPU为P2P网络各终端GPU的平均计算能力;fRAM为终端的内存效率,f′RAM为P2P网络各终端内存的平均效率;fSOC终端的声卡性能指标,f′SOC为P2P网络各终端声卡的平均性能指标;fSYB为终端的主机板对设备(如CPU、RAM等)协同工作性能指标,f′SYB为P2P网络各终端主机板的平均性能指标;fm为终端第m个设备的工作效率,f′m为P2P网络各终端第m个设备的平均工作效率;m为终端主机板上的设备数量。
图2是P2P网络终端的速率系数(β)计算公式,其中,S为终端在P2P网络中能达到的网络速率,S′为P2P网络各终端的平均速率。
图3是P2P网络终端的存储空间效率系数(c)计算公式,其中,d为终端分配给P2P网络存储空间,d′为各终端分配给P2P网络计算的平均存储空间。
图4是P2P网络终端的耗能系数(δ)计算公式,其中,P为终端的耗电效率,P′为各终端的平均耗电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映聪;刘静;,未经黄映聪;刘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65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片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基于数字签章的电子发票生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