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锰酸锂离子筛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64429.6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9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梦微;汤卫平;刘冬;王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39/08 | 分类号: | B01J39/08;B01D71/02;B01D6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金家山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筛分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锰酸锂离子筛分离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储能的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越来越显著,引发了国际市场对锂产品的需求量的持续增长。各国政府、各大汽车厂、能源相关产业公司对锂资源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世界上60%以上的锂资源存在于南美和我国的盐湖之中,南美的优质盐湖锂资源也已得到开发,成为世界锂资源的主要来源。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盐湖锂资源,但是因为盐湖卤水中Mg含量高,缺乏开采技术。所以长期以来,我国的锂资源主要从陆地锂矿进行提炼生产, 生产成本高,产业污染大。同时由于陆地锂矿资源量少,利用盐湖资源已成为发展我国锂产业的唯一途径,迫切需要开发适合我国盐湖卤水体力的技术和方法。
盐湖卤水提锂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从复杂组成的卤水中分离锂离子。同南美的盐湖不同,我国的盐湖卤水中含有大量的Mg2+,由于Li+ 和Mg2+的离子半径相似,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非常相近,使得从高浓度的含Mg2+卤水中分离提取锂变得十分困难。同时,由于Mg2+的含量是Li+的数十倍以上,目前Mg2+的用途有限,缺乏大量开采的市场和条件。所以,从高浓度的含Mg2+卤水中选择性分离锂是经济、高效方法和途径。
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湖都是高Mg/Li盐湖,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缺乏提取技术,还没有产业化先例。我国的盐湖提锂产业化也走了很多弯路。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盐湖提锂产业化生产的技术有:有机锂离子交换膜法、煅烧法。有机锂离子交换膜法被证实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已经建设了年产万吨碳酸锂生产线。但是这个方法的提取效率低,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煅烧法虽然可以进行Mg和Li的综合利用,单被证实缺乏经济性,对设备腐蚀严重,对环境污染大。铝酸盐吸附法正在进行中式生产,其技术的可行性还有待验证。
有机锂离子交换膜法是目前我国对高Mg/Li比盐湖卤水中提取锂资源的唯一产业化技术,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离子交换膜法有工艺简单、对环境友好等优点。锂离子交换膜法的关键技术取决于膜对锂离子交换选择性吸附能力以及膜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能。我国的锂离子交换膜存在着交换效率低、使用周期短的缺点。
目前没有发现同本发明类似技术的说明和报道,也尚未收集到国内外类似的资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种锰酸锂离子筛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它能够实现对锂离子的分离效率提高,具有非常广泛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锰酸锂离子筛分离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步骤包括:
1) 制备锰酸锂离子筛材料;
2) 将锰酸锂离子筛材料与粘结剂浆料混合,通过制膜得到锰酸锂离子筛分离膜;
3) 把锰酸锂离子筛分离膜装入离子膜交换装置中;一边流过含锂的碱性溶液,另一边流过酸性溶液,碱液中的锂离子选择性通过分离膜进入酸性溶液;
4) 在碱性溶液和酸性溶液二侧分别加上正、负电极,加上0.1-5V的支流电。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将含锰化合物和含锂化合物混合均匀,在空气中的密闭容器下加热到100~200℃,保温24~48小时,再在400~600℃下保温5~8小时得到锰酸锂粉末。所述步骤2中,粘结剂可是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锰酸锂的组成为40 - 80 wt%。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锰酸锂离子筛分离膜的制备方法,根据导航子系统提供的两星轨道信息和相对位置速度信息,星上自主生成轨控策略,并完成半长轴调整。在轨控过程中,充分借助两星的轨道特性,达到燃料优。并且可以在24小时内自主机动到目标星后方指定位置,充分体现轨道机动的快速性。取得了自主快速轨道机动的新思路可以扩展到用空间机动平台应用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锰酸锂离子筛分离膜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未经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44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