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脱压功能的容积式分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64227.1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6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沈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胜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3/22 | 分类号: | F16N13/2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1459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功能 容积 分配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具有脱压功能的容积式分配器。
背景技术
容积式分配器,主要是指用于汽车机械润滑的容积式分配器,是一种连接润滑泵的输出端,以将润滑泵输出的油分配到多个管路,再由各个管路输送至汽车各个所需要润滑部位的设备。容积式分配器不但可使该部位得到润滑保证顺畅地运作之外,同时亦可避免该部位与润滑泵之间布设过于复杂的管路。
现有的容积式注油机一般包括容积式分配器及脱压机构(参照图1),其工作原理是:
容积式注油机的电机驱动齿泵输出油脂,经脱压机构进油口10进入到脱压机构,脱压机构内的伞形脱压橡胶8密封住脱压机构出油口9后伞形收拢,使油脂从脱压机构进入输送油脂管路7。输送油脂管路内的油脂经第一进油口1进入到容积式分配器本体后,容积式分配器本体里的伞形脱压橡胶2密封住第一出油口3后伞形收拢,使油脂进入到蓄油腔4,此时蓄油块5下行,蓄油弹簧6压缩直至蓄油腔4蓄满油。
电机停止转动,脱压机构内的伞形脱压橡胶8受输送油脂管路里油脂压力的作用,伞形张开并下行,输送油脂管路里的油脂从脱压机构出油口9流出,输送油脂管路里的压力逐渐下降,当第一进油口1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容积式分配器内的蓄油弹簧6动作,蓄油块5上行,同时伞形脱压橡胶2伞形张开并下行,露出第一出油口3,使油脂从第一出油口3输出。
现有的容积式分配器存在的问题是:在遇到输送油脂的管路较长,油脂粘度较高的情况下,由于油脂在管路里的流动性较差,当电机停止转动后,虽然脱压机构出油口9压力降为零,但油脂输送管路7里的压力仍然在递增,在第一进油口1处压力依然在增大,致使蓄油弹簧6迟迟不肯动作,第一出油口3出油缓慢。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适应较长管路、油脂粘度较高、出油迅速的具有脱压功能的容积式分配器。
一种具有脱压功能的容积式分配器,包括分配器本体、输送油脂管路、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所述容积式分配器还包括柱塞式脱压机构,所述柱塞式脱压机构包括进油腔和出油腔,所述进油腔中依次设有第二进油口、与进油腔滑动配合的脱压柱塞、柱塞弹簧和塞头;所述出油腔一端设有第二出油口,另一端封闭;所述进油腔与出油腔之间设有连通管道;所述第二出油口与第一进油口连通,第二进油口与输送油脂管路连通;
所述脱压柱塞与连通管道之间的位置应满足:当柱塞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二进油口通过连通管道与第二出油口连通;当柱塞弹簧处于松驰状态时,脱压柱塞将连通管道密封,第二进油口与第二出油口不连通。
优选地,所述分配器本体包括位于分配器本体上部的伞形脱压橡胶、与伞形脱压橡胶配合的脱压弹簧、位于分配器本体下部的蓄油块、以及与蓄油块配合的蓄油弹簧,所述蓄油块与第一出油口之间形成蓄油腔。
优选地,所述脱压柱塞、进油腔均呈圆柱形,所述脱压柱塞的内径与进油腔的内径相同。脱压柱塞与进油腔之间配合精密,避免油脂从脱压柱塞侧部渗透到脱压柱塞后方。
优选地,所述脱压弹簧设置在伞形脱压橡胶下端。伞形脱压橡胶在脱压弹簧作用下密封或露出第一出油口。
优选地,所述蓄油弹簧设置在蓄油块下端。
优选地,所述进油腔与出油腔之间的连通管道的数量为2根。当柱塞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可以使至少1根连通管道与进油腔的接触面位于第二进油口与脱压柱塞之间;当柱塞弹簧处于松驰状态时,脱压柱塞将连通管道密封,第二进油口与第二出油口不连通。
在油脂进入后,推动脱压柱塞后退,同时柱塞弹簧压缩后退,油脂通过进油腔与出油腔之间的连通管道进入出油腔;电机停止转动后,脱压柱塞在柱塞弹簧的作用下前行,密封住进油腔与出油腔之间的连通管道,第二进油口与第二出油口不连通,使第一进油口压力迅速下降到零。
优选地,所述脱压柱塞与连通管道之间的位置应满足:当柱塞弹簧处于完全压缩状态时,2根连通管道与进油腔的接触面均位于第二进油口与脱压柱塞之间,第二进油口通过2根连通管道与第二出油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柱塞弹簧与脱压柱塞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输送油脂管路的长度≤20m。能适应较长管路。
优选地,所述容积式分配器适用于处理N1~N3的极压锂基脂。可以用于处理粘度较高的油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胜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胜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42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导自启闭式泄压防爆门
- 下一篇:支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