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垫行程调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63792.6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0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孙成建;徐飞飞;陈林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15/00 | 分类号: | B30B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李海燕 |
地址: | 225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垫 行程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力机的顶垫的行程调节装置(B30B 15/00)。
背景技术
普通的拉伸顶冠的上限位置是固定的,在更换模具时必须相应更换不同长度的顶料杆,所以制造费用增加,操作及保管也极为不便。为改善这种情况,采用行程可调的顶垫行程调节装置。这种装置不论是气垫或是液压气垫都可以采用。在采用气动方式的情形下,所述顶垫就称为气垫;在采用液动方式的情形下,所述顶垫就称为液垫;在采用纯电动方式的情形下,所述顶垫也就称为电垫。
专利文献CN101947866A公开一种应用于压力机上的行程可调多级缓冲气垫。其包括一个主缓冲机构和至少一个与其顺次串联的单级增压机构,主缓冲机构上端连接顶冠。本发明结构巧妙合理,设计了多个可顺次串联的单级增压机构,通过力的逐级传递,可以在有限的安装空间内使缓冲气垫获得较大的输出压力;通过调整调节丝杠来控制顶杆的上升位置,使气垫行程能够自动、精密调节。
专利文献CN101870177A公开一种压力机四层双缸气垫,用于多工位压力机拉伸时的压边及顶料。包括顶冠、主轴和气缸,还包括气垫行程调整装置、导向装置、限位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气缸为两套,分别设置在主轴两侧,每套气缸分隔为上下四层缸体,每层缸体设置有相连接的活塞和活塞杆,活塞杆内设置有连通四层缸体和进气口的气体通道。
专利文献CN201493423U公开一种锻压机械设备,具体是涉及一种压力机上气动式手动调节行程气垫装置,属锻压机械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有连接板,连接板两侧分别固定有导向座,导向座上有带有导套的导柱,连接板中间固定有双顶杆气缸,双顶杆气缸的下顶杆通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上面有缓冲垫,双顶杆气缸的上顶杆通过连接球头、球碗与上顶板连接。
专利文献CN201752938U公开一种行程可调节压力机气垫,属于锻压机械自动化装备技术领域,包括电动机、蜗轮减速装置、调节螺杆、活塞、工作缸、活塞杆、顶板、底板,在所述工作缸的下部设置活塞,所述活塞杆的下端螺纹连接在所述活塞的中心,在所述活塞杆的下端连接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穿置在所述底板的中心,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固定支架,所述调节螺杆穿置在所述固定支架的中心,在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连接蜗轮减速装置,所述蜗轮减速装置的蜗轮连接调节螺杆。
上述已有技术对行程调节给出了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然而开发更加操作方便、模块化设计的技术方案依然是技术改进的方向。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配置灵活、结构模块化的、用于压力机的顶垫的行程调节装置。
为此,本发明提出行程调节装置,其用于压力机的顶垫,其包括挡止部件、行程轴杆和行程限位部件;所述行程限位部件和所述挡止部件布置在所述行程轴杆上;所述行程限位部件包括界位元件;所述顶冠在顶垫的升降动力装置的顶杆的作用下进行升降运动,同时所述顶冠带动所述行程轴杆在所述界位元件和所述挡止部件限定的行程范围内运动;在所述顶垫处于停息状态下,所述界位元件与所述挡止部件之间的距离确定出所述顶冠和所述的行程轴杆的最大行程;
其特征在于:整个行程调节装置位于的所述顶垫的升降动力装置的外部;
所述行程轴杆不同于所述顶垫的升降动力装置的顶杆,其中,所述行程轴杆的中心线与所述顶杆的中心线不重合,并且,所述行程轴杆与所述顶杆相间隔地平行布置;
所述行程轴杆的第一端部与所述顶冠相连接;
所述行程限位部件套装在所述行程轴杆上,并且所述界位元件能够沿所述行程轴杆相对于所述行程轴杆和所述挡止部件作升降直线运动。
本发明还提出压力机,所述压力机包括上下文所述的行程调节装置。
本发明具有配置灵活、操作方便、性能稳定、模块化设计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特征、优点和特性通过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得以更好的理解,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压力机的顶垫320的行程调节装置300的主要视图;
图2是图1的F-F线的剖视图。
在图中,同一的元件使用同一数字标记,不同的元件使用不同的数据标记,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37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智能开关
- 下一篇:一种混合型矿用对绞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