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置凸起的水泥回转窑余热利用换热器及其吹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61805.6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4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程林;杜文静;王乃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1/12;F23J3/00;F27D1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宁钦亮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置 凸起 水泥 回转 余热 利用 换热器 及其 方法 | ||
1.一种设置凸起的水泥回转窑余热利用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束、尾气进口、尾气出口和壳体,换热管束设置在壳体中,其特征是:尾气进口和出口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上部和下部,用于向壳体中输入和输出尾气,换热管束中的每根换热管的外壁上均设置有凸起,距离尾气进口的距离越远的换热管上的凸起的高度越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凸起的水泥回转窑余热利用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束中的各根换热管上最大的凸起高度是最小的凸起高度的1.5-1.6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置凸起的水泥回转窑余热利用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束呈菱形排列,壳体呈与换热管束菱形排列相配合的菱形结构,称为菱形壳体,尾气进口设置在菱形壳体的第一夹角位置处,尾气出口设置在菱形壳体的第二夹角位置处,菱形壳体的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是对角;换热管束菱形排列的第一夹角顶点上的换热管设置在尾气进口的下部并与尾气进口相对,换热管束菱形排列的第二夹角顶点上的换热管设置在尾气出口的上部并与尾气出口相对,换热管束菱形排列的第一夹角和换热管束菱形排列的第二夹角是对角,水泥回转窑尾气由尾气进口进入,先经过换热管束菱形排列的第一夹角顶点上的换热管,然后横向冲刷换热管束,再经过换热管束菱形排列的第二夹角顶点上的换热管,最后从尾气出口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置凸起的水泥回转窑余热利用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菱形壳体的第一夹角的两条边上分别设置1#吹灰口和2#吹灰口,菱形壳体的第二夹角的两条边上分别设置3#吹灰口和4#吹灰口,其中1#吹灰口和3#吹灰口所在的菱形壳体的边是相对的两条边,2#吹灰口和4#吹灰口所在的菱形壳体的边是相对的两条边;其中1#吹灰口位于所在边的下部,2#吹灰口位于所在边的上部,3#吹灰口位于所在边的上部,4#吹灰口位于所在边的下部,从而使得1#吹灰口距离尾气进口的距离要大于2#吹灰口距离尾气进口距离,3#吹灰口距离尾气出口的距离要大于4#吹灰口距离尾气出口距离;所述菱形壳体上还设有5#吹灰口、6#吹灰口、7#吹灰口、8#吹灰口,其中5#吹灰口和1号吹灰口位于同一边,且位于所在边的上部;6#吹灰口和2#吹灰口位于同一边,且位于所在边的下部;7#吹灰口和3#吹灰口位于同一边,且位于所在边的下部;8#吹灰口和4#吹灰口位于同一边,且位于所在边的上部;从而使得5#吹灰口距离尾气进口的距离要小于6#吹灰口距离尾气进口距离,7#吹灰口距离尾气出口的距离要小于8#吹灰口距离尾气出口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置凸起的水泥回转窑余热利用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束菱形排列的第一夹角由换热管束菱形排列的第一边和换热管束菱形排列的第二边构成,在第一边方向上的换热管间距为L1,第二边方向上的换热管间距为L2,L1与L2不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置凸起的水泥回转窑余热利用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L1是L2的1.3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置凸起的水泥回转窑余热利用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换热管束菱形排列的第一夹角A、换热管束中的换热管间距L及换热管外径D的关系满足如下公式:
3.7×D>L>2.4×D,其中20mm<D<50mm;
Sin(A/2)=b×(L/D)c,其中b,c为参数,b为1.65-1.8,c为-0.8至-0.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置凸起的水泥回转窑余热利用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L=3.2×D,b为1.72,c为-0.815。
9.一种权利要求4所述设置凸起的水泥回转窑余热利用换热器的吹灰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关闭1#吹灰口、2#吹灰口、3#吹灰口和4#吹灰口,打开5#吹灰口、6#吹灰口、7#吹灰口和8#吹灰口,使空气沿着逆时针方向运行,实现逆时针方向吹灰,清除换热管束外表面逆时针方向的积灰;
(2)关闭5#吹灰口、6#吹灰口、7#吹灰口和8#吹灰口,打开1#吹灰口、2#吹灰口、3#吹灰口和4#吹灰口,使空气沿着顺时针方向运行,实现顺时针方向吹灰,清除换热管束外表面顺时针方向的积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6180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