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57857.6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1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段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奈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1D8/04 | 分类号: | A21D8/04;A23L1/105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铭洋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6 | 代理人: | 邹常友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中山市火***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酶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添加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与化学催化剂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如酶的反应条件温和,对底物专一性强,产物纯度高、质量好、副产物少,对设备要求低等优点,正因为酶具有上述许多优点,目前,酶的应用也变得日益广泛,迄今为止,酶在工业、医药、农业、化学分析、环境保护及生命科学理论研究等各个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中,酶主要用于淀粉、酿造、果汁、饮料、调味品、油脂加工等领域。
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酶普遍存在的酶采取适当的理化方法,可将其提取出来,加工成具有一定纯度标准的生化制品,称为酶制剂,酶制剂在谷物酶制剂在谷物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来源于西方对面包的改良,自1991年淀粉酶被用于烘焙行业以来,国外先后开发了多种酶制剂,如脂肪酶、木聚糖酶及麦芽糖淀粉酶并将其应用于谷物食品加工的各个应用领域。由于酶制剂在食品中应用时具有较高的的安全性,而且使用效果也较明显,因此,酶制剂越来越受到专业人员及诸多产商的认可。
我国酶制剂在食品中的应用起步晚,而且我国小麦品种虽高达6000多种,但面粉品质差,因此,常需要产用添加改良剂的方法来改善我国面粉的质量。但目前大多数面粉改良剂很多都是化学合成的,添加了化学合学合成的改良剂的面粉无疑对人们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均有着的潜在的危险。而生物酶制剂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食品添加剂,将其应用于面粉中,由于生物酶制剂在焙烤及蒸煮食品的过程中因高温作用失活,而变为被人们可以吸收的营养蛋白,因此,生物酶制剂代替传统的化学改良剂,不仅可显著提高面粉的品质,而且也不会对人们健康造成威胁,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生物酶制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酶制剂,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聚糖酶 1.2-15
淀粉酶 2.5-8
脂肪酶 2.1-5.3
蛋白酶 1.8-4.5
氧化酶 1.5-3.8
谷氨酰胺转氨酶 0.8-1.6
植酸酶 0.5-1.2
乳化剂 1.5-5.0
水分保持剂 1.0-5.0
面粉增筋剂 0.5-3.5
优选的,所述的聚糖酶选自木聚糖酶和戊聚糖酶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的淀粉酶选自真菌α-淀粉酶、细菌α-淀粉酶、麦芽糖淀粉酶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的蛋白酶选自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氧化酶包括过氧化氢酶、葡萄糖氧化酶。
优选的,所述的过氧化氢酶、葡萄糖氧化酶的重量比为0.8:(1.2-3.5)。
优选的,所述的乳化剂选自硬脂酸乳酸钠、二乙酞酒石酸醋、单甘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的水分保持剂选自磷酸钠、磷酸钙或磷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的面粉增筋剂选自抗坏血酸、过硫酸铵、二氧化氯、过氧化钙、谷朊粉及大豆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上述生物酶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重量份称取聚糖酶 1.2-1.5份、淀粉酶2.5-8份、脂肪酶 2.1-5.3份、蛋白酶1.8-4.5份、氧化酶1.5-3.8份、谷氨酰胺转氨酶0.8-1.6份、植酸酶0.5-1.2份、乳化剂1.5-5.0份、水分保持剂 1.0-5.0份、面粉增筋剂0.5-3.5份,然后搅拌混匀,过80目筛,进一步搅拌混匀,直至原料充分混匀为止,即制得所述的生物酶制剂。
本发明提供的生物酶制剂可用于面粉及面制品中,改善面粉的品质和特性。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组发明中将聚糖酶、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氧化酶、果胶酶、糖化酶、谷氨酰胺转氨酶、植酸酶多种酶制剂进行组合,用于面粉品质的改良中,可明显调整面团性能,增大面包体积,明显增大面包挺度,改善面包的柔软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奈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奈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78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定冷轧乳化液中氯离子含量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余氯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