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次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56518.6 | 申请日: | 2013-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3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良军;万先凯;乐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大海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魏亮 |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次 循环 污水处理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二次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好氧池(1)、缺氧池(2)、进水管(3)、出水管(4),进水管连通缺氧池,出水管连通好氧池,其特征在于:好氧池围绕缺氧池设置,好氧池和缺氧池间设有均连通好氧池、缺氧池并与好氧池、缺氧池构成液流回路的循环液孔道(6)和回流孔道(9);好氧池内设有导流板(5),导流板分隔好氧池内空间形成位于导流板两侧并相互连通的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好氧池内还设有使液体在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中回转流通的曝气装置(8),且液体在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内的流动速度矢量在竖直方向上分量的数值大于在水平方向上分量的数值;缺氧池内设有搅拌装置(22);所述出水管的管口设有筛网(7),所述缺氧池内设有污泥回流管(21),污泥回流管的管口高度高于所述进水管的管口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次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垂直于所述好氧池的底面,第二通道靠近缺氧池,所述曝气装置设于好氧池底部与第一通道对应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次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顶部与所述好氧池的顶部的间距a为好氧池深度L的0.15倍-0.2倍,导流板的底部与好氧池的底面相离的距离b为好氧池深度L的0.15倍-0.2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二次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孔道均布于缺氧池内侧壁底部,所述循环液孔道均布于缺氧池内侧壁上循环液孔道的分布带,分布带的位置高于好氧池内导流板底部、低于好氧池内导流板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二次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的底面位于第二通道下方的部分沿靠近缺氧池的方向向上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二次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的底面位于第二通道下方的部分的倾角为45°-60°。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二次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的有效容积为所述缺氧池的有效容积的2倍-3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二次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缺氧池设置的所述好氧池各处宽度S相等,好氧池的深度L为宽度S的1倍-2倍,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比为0.8-1.2。
9.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二次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进水管向缺氧池内注入污水,通过污泥回流管向缺氧池内注入活性污泥,通过循环液孔道使缺氧池从好氧池获得硝化液,三者回合进行反硝化脱氮,搅拌装置搅拌混合的污水使其从缺氧池的回流孔道流至好氧池,构成污水的第一循环;好氧池内注入带有生物膜的悬浮载体(10),在好氧池内,曝气装置曝气使污水在第一通道、第二通道间循环流动,构成污水的第二循环,悬浮载体在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中与污水混合随污水流动形成移动床生物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使用二次循环的污水处理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直径为9mm-11mm、高为9mm-11mm的圆柱体聚乙烯填料作为悬浮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大海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大海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651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合式逆变器以及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灯具连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