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uSO4引发制备丙烯酰胺聚合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310655160.5 | 申请日: | 2013-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5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永平 |
| 主分类号: | C08F120/56 | 分类号: | C08F120/56;C08F4/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西***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cuso sub 引发 制备 丙烯酰胺 聚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CuSO4引发制备丙烯酰胺聚合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丙烯酰胺类聚合物是丙烯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均聚物和共聚物的统称。丙烯酰胺类聚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线形水溶性聚合物,已广泛应用于钻井驱油、水处理、造纸、纺织印染、冶金、土壤改良等诸多领域。分子量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用途及功能,高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105-107)对许多固体表面和溶解物质有着良好的粘附力,因而应用于增稠、絮凝、阻垢、采油及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中等分子量的可用作造纸行业的纸张干燥剂;低分子量的则用作油墨分散剂。目前,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应用于三次采油时,可有效地提高原油采收率(EOR),这已成为国内外许多油田保持高产稳产的重大技术措施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uSO4引发制备丙烯酰胺聚合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CuSO4引发制备丙烯酰胺聚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称取一定量的丙烯酰胺加入1000ml广口瓶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纯净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待完全溶解后,滴加亚硫酸氢钠和硫酸铜溶液,然后将广口瓶放入恒温水浴中,在不搅拌情况下于氮气气氛中聚合3小时,待反应完毕后用无水乙醇沉淀产物。
以无水乙醇洗涤沉淀两次后干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CuSO4二元引发剂在常温空气氛不搅拌的情况下,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引发丙烯酰胺聚合,收率最高可达到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CuSO4引发制备丙烯酰胺聚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称取一定量的丙烯酰胺加入1000ml广口瓶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纯净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待完全溶解后,滴加亚硫酸氢钠和硫酸铜溶液,然后将广口瓶放入恒温水浴中,在不搅拌情况下于氮气气氛中聚合3小时,待反应完毕后用无水乙醇沉淀产物。以无水乙醇洗涤沉淀两次后干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永平,未经孙永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51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