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行程液压推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55135.7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8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昕涛;燕碧娟;冯晓鹏;王爱玲;李卫士;梁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F3/25 | 分类号: | B66F3/25;B66F3/43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王思俊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程 液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推升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行程液压推升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推升装置在多种行业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使用的液压推升装置多是液压千斤顶,这种机械在使用中存在的缺点是最大行程固定,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极大的限制了使用的通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行程的液压推升装置,可有效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如图1所示,其结构特征是,在液压缸1的顶端通过连接螺栓3与套筒4相连接,套筒4的顶端通过连接螺栓9与控制机构7的螺纹孔708相连接,在套筒4壁上自上至下安装有永磁体6,下推升块5、中推升块5'、上推升块5''的结构是中部为圆锥体,顶部为莫氏锥度体,下部为其中心制有莫氏锥孔的圆柱体,莫氏锥孔的底部制有拆卸孔,中推升块5'通过其顶端莫氏锥体与底端莫氏锥孔分别与上推升块5''、下推升块5连接,上推升块5''底端放置在控制机构7的承重臂707的上面,其顶端通过莫氏锥度与支撑块8连接,控制机构7的构造是如图2、3所示,承装盘701制有中心孔,且在其圆周的前后左右分别制有横向的洞孔,每个洞孔内最里面装有上面为水平面的承重臂707,最外面装有电磁线圈703,电磁线圈703通过挡圈704固定在承装盘701的圆周面上,在电磁线圈703内活套有“T”形推杆702,推杆702上活套有压缩弹簧705,推杆702顶部与承重臂707末端通过螺母706相连接,推杆702末端装有调节螺母709。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是:
当液压缸的行程达不到需求时,可以通过该机构灵活的装载推升块,增大行程。当使用环境限制液压缸的尺寸时,由于该机构体积小,并且行程大,可以满足推升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控制机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电磁线圈、推杆与承重臂连接放大图;
图中:1-液压缸,2-活塞杆,3-连接螺栓,4-套筒,5-下推升块,5'-中推升块,5''-上推升块,6-永磁体,7-控制机构,701-承装盘,702-推杆,703-电磁线圈,704-挡圈,705-压缩弹簧,706-连接螺母,707-承重臂,708-螺纹孔,709-调节螺母,8-支撑块,9-螺栓,10-送块口,11、12-进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初始位置可根据需要将本发明液压推升装置放置在需要推升的位置上,通过莫氏锥度组装支撑块8、上推升块5''和中推升块5',并通过操控电磁铁,将上推升块5''放置在控制机构7前后左右承重臂上,将下推升块5通过送块口10装入套筒4内,通过套筒4壁上开设的盲孔中胶粘的永磁体6磁吸住下推升块5,装在活塞杆2顶端,操控液压缸1使活塞杆2推动下推升块5上升,活塞杆2顶端的下推升块5沿着永磁体6形成的导向方向运动向上推进,至控制机构7中由前后左右承重臂形成的锥形孔中,通过操控电磁铁,使前后左右承重臂向外收缩,下推升块5、中推升块5'建立莫氏锥度摩擦连接,中推升块5'至前后左右承重臂的上侧,再通过操控电磁铁,使前后左右承重臂向内收缩,再将活塞杆2收回,若推升的高度不是下推升块5长度的整数倍时,可操控液压缸1使活塞杆2进行调节。若推升行程不足时,重新安放第二个推升块向上推进,以此类推,使行程扩大至可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科技大学,未经太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51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全自动液压制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