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纺光导纤维面料无效
| 申请号: | 201310653807.0 | 申请日: | 2013-1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8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 发明(设计)人: | 葛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禄千纺织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9/0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述生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纺 光导纤维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料,具体涉及一种混纺光导纤维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纺织品面料层出不穷,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面料大多都采用单层结构设计,通过将多种纤维进行混纺编织而成形成一种纱线,再进行编织形成面料。此类面料通常将多种功能性纤维进行混纺,导致形成的面料的各种功能无法有效的进行体现。
由于光导纤维的信号传输能力强,光导纤维通常都是用于通讯中设备中。光导纤维在传输信号时,由于外部因素影响,极容易导致信号出现干扰,影响信号的传送。光导纤维的某些透明产品中,在通过光线时,光导纤维本身会发出光亮,而现有的面料上,除了通过添加荧光物质等外在因素,还不具备能够发亮的纤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结构、表层具有传输光线、防干扰的特点、内层具有隔热、穿着柔软、舒适贴身的特点的混纺光导纤维面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纺光导纤维面料,包括表层的光导面料层以及内层的隔热舒适层,所述光导面料层由高分子聚苯乙烯光导纤维与纳米银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所述隔热舒适层由聚酰亚胺纤维和棉缎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所述光导面料层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所述高分子聚苯乙烯光导纤维占73%-79%,所述纳米银纤维占21%-27%,所述隔热舒适层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所述聚酰亚胺纤维占34%-41%,所述棉缎纤维占59%-66%。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导面料层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具体为所述高分子聚苯乙烯光导纤维占76%,所述纳米银纤维占24%。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隔热舒适层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具体为所述聚酰亚胺纤维占37%,所述棉缎纤维占63%。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光导面料层的厚度为0.7mm-1.3mm,所述隔热舒适层的厚度为1.2mm-1.8mm。
本发明所述为一种混纺光导纤维面料,采用双层结构设计,表层的光导面料层具有传输光线、防干扰的特点,内层的隔热舒适层具有隔热、穿着柔软、舒适贴身的特点,光导面料层在夜晚中能够显示光亮的线条,具有特殊的美感,通过隔热纤维隔绝热量,使得面料穿着独特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混纺光导纤维面料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如下:1、光导面料层,2、隔热舒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所述为一种混纺光导纤维面料,如图1所示,包括表层的光导面料层1以及内层的隔热舒适层2,所述光导面料层1由高分子聚苯乙烯光导纤维与纳米银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所述隔热舒适层2由聚酰亚胺纤维和棉缎纤维混纺编织而成,所述光导面料层1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所述高分子聚苯乙烯光导纤维占73%-79%,所述纳米银纤维占21%-27%,所述隔热舒适层2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所述聚酰亚胺纤维占34%-41%,所述棉缎纤维占59%-66%。
进一步地,所述光导面料层1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具体为所述高分子聚苯乙烯光导纤维占76%,所述纳米银纤维占24%。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舒适层2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具体为所述聚酰亚胺纤维占37%,所述棉缎纤维占63%。
进一步地,所述光导面料层1的厚度为0.7mm-1.3mm,所述隔热舒适层2的厚度为1.2mm-1.8mm。
通过各成分不同重量百分比进行配比,使得得到的功能性面料性能高低不一。
本发明所述为一种混纺光导纤维面料,采用双层结构设计,表层的光导面料层具有传输光线、防干扰的特点,内层的隔热舒适层具有隔热、穿着柔软、舒适贴身的特点,光导面料层在夜晚中能够显示光亮的线条,具有特殊的美感,通过隔热纤维隔绝热量,使得面料穿着独特舒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禄千纺织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禄千纺织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38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