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补益气血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53236.0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56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涛;刘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大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905 | 分类号: | A61K36/8905;A61P1/14;A61P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6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益 气血 中药 组合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补益气血中药组合物,还涉及该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气,有自然之清气,水谷之精气(脾胃)、先天之精气(来自父母);血,主要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气血在中医里主要指的是营养精泽。人体的经络系统构成了气血运行的通道,将这些气血精泽运输到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如果气血不足就会引起某些疾病,这时候就需要补充气血。例如百会灸可治疗子宫下垂,足三里也是一个补充气血的主要穴位。
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对贫血及其相关病证的论述古已有之。但中医却没有单一的定义贫血,而是将其列入“血虚”的范畴,将气与血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血虚是由于气虚所致,而血虚又反过来加重了气虚,导致气血两虚证。那么什么是气,什么又是血呢?中医认为,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存在是通过生理功能表现出来的,如血的生成和运行,气不足(即气虚)或气的运动失常,人的生理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而血在中医里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其在人体内运行,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血不足(血虚)就会导致人体缺乏滋养。中医学认为世间任何事物都存在阴阳两面,气血也不例外。中医讲气属阳,血属阴,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互根互用,相互依赖。只有气血调和,人才健康无病。那么气血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中医认为气对血有三个方面的主要作用1、气能生血,血的组成与生成过程离不开气和气化功能;2、气能行血,血的运行要依赖气的推动,气虚则会导致血行迟缓、血行不利、甚至血瘀;3、气能摄血,气能够固摄血,如果气虚不能固摄,就会导致许多出血病,这也是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而血对气主要是载气和养气的作用,气要依附于血,而血又不断为气提供营养,使气发挥作用。所以,气虚就会导致血行不畅、出血,导致血虚;而血虚则会导致气虚。气血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对方,从而出现气血两虚、气虚出血、血随气脱,最终导致血虚、出现贫血,影响人体健康。血虚又称营血不足证或血液亏虚证,为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去濡养而出现全身多种衰弱证候的总称。血虚证是气、血、阴、阳四大亏虚证之一。我国古代的医学论著《内经》对血的生成、运行及生理作用,均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书中指出,血液的生成,主要来源于饮食物的水谷之精微(指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其精微经心的赤化,形成红色液体物质,即成为血。《内经》关于血的生理功能、临床表现、治疗法则等一系列论述,对血虚证的病因及病理阐述、辩证和组方用药治疗,均有指导意义。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了不同血虚病症及血虚兼夹病症的不同治疗方药,书中的方药仍被现代中医临床所使用。唐宋时期的《诸病源候论》提出血虚证的某些新的临床表现,书中叙述了五劳、六极、七伤中的血极等血虚证的严重表现。到了明清时期,对血虚证的理论、辩证、治疗、用药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清代医学家唐容川提出了阴阳水火气血论,论述了气血与水火的生理、病理、治法的关系。对于血虚证的临床症状的描述更加丰富。可见血虚及相关症状的研究在中医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研究基础。
贫血属于中医学血虚、萎黄、虚劳以及血证范畴,它以面色无华或萎黄、指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疲劳乏力、手足发麻、女子月经量少或衍期而至、舌质淡、脉象沉细无力等为主要表现。所以说,血虚证与贫血,前者是中医证候的名称,而后者是西医的定义名词。血虚证不一定就是贫血,但贫血病人常表现有血虚证。气血的生成,一是靠营养物质的摄入,二是靠脾胃的运化功能。如果脾虚,则不能化生气血,此乃导致气血两虚的重要原因。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用现代医学语言解释即为“脾”具有对饮食中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的功能,而营养物质能为机体血液的生成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此是脾的生血影响。因此,脾虚在血虚证的发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医学“治病求其本”的原则,健脾则利于血虚的改善。同样,贫血属血虚证,虚者则应补之。但补不但应从气血两补入手,还应健脾助运。气血是互生互根的,补血当先补气,气血的生化又需要靠脾的运化,而且补血之品多粘腻,有碍吸收。所以,健脾益气还能够舒塞,帮助吸收。因此,气血同补,健脾助运,补不碍滞,是中医调理血虚的基础,也是现代中医改善贫血的总则,贯彻于治疗的始终。
综上所述,对贫血的防治最为根本是气血同补,双管齐下,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该采取有效合理的预防保健措施,注重身体的调理,真正实现“益气生血双循环,健康美丽两相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的见效快且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补益气血中药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大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大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32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蛇床子素生物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