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酸铁锂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651977.5 申请日: 2013-12-04
公开(公告)号: CN103647049A 公开(公告)日: 2014-03-19
发明(设计)人: 王康平;曾晖;杨续来 申请(专利权)人: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主分类号: H01M4/1397 分类号: H01M4/1397;H01M4/58;H01M4/6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30000 安***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磷酸 薄膜 电极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磷酸铁锂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997年J·B·Gooodenough等人合成出具有橄榄石型的LiFePO4并将其用于正极作为活性物质。LiFePO4的理论比容量为170mAh/g,放电平台为3.4V,自放电小、在低电流密度下LiFePO4中的Li+几乎可以100%嵌入/脱嵌;具有循环寿命长、循环性能好、无记忆效应、价格低廉、热稳定性好、对环境友好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替代钴酸锂正极材料的理想选择之一。尤其是在大功率电动工具(例如电动汽车)领域,磷酸铁锂正极活性材料以其优异的安全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现有的制备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均采用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乙炔黑、聚偏氟乙烯均匀的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分散,形成浆料后,采用流延法,在金属箔基地上涂布,待N-甲基-吡咯烷酮完全蒸发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乙炔黑通过N-甲基-吡咯烷酮粘接在金属箔基底上。在此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1)材料的比表面对材料的粘接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较大的比表面积会阻止聚偏氟乙烯粘结性能的发挥;(2)较差的粘结性能使得敷料与金属箔底粘接不紧,轻者影响电池的压实密度和直流内阻,重者直接影响电极片在辊压过程中产生掉粉等问题;(3)较小的就压实密度和较大的直流内阻直接影响电池产品的性能,包括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

鉴于上述的情况,一些研究小组也已经开始采用金属基底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崔屹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不锈钢上沉积纳米硅线,并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取得非常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Nature Nanotech)合肥工业大学张卫新教授领导的课题组采用微乳液方法在铜基底上生长齿轮状CuO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也具有良好的放电容量和倍率性能(Adv.Funct.Mater.)。科学界普遍认为这种薄膜电极能有效地增强材料的电子散逸能力,缩短锂离子的脱嵌路径、容纳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从而使得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此外,就加工来说,这种电极可以免合浆、涂布等工艺,极大的简化了电池的制作流程。

通过文献的查阅,我们发现,这种带有金属基底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大多数集中在过渡金属氧化物、Si/Sn基等负极材料中,这可能与组分相对较少,制备过程相对简单所致。也有一些研究小组采用激光沉积的方法在不锈钢基底上沉积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并取得良好的电化学性能,(Adv.Funct.Mater.)但是这种技术需要用到较为昂贵的设备。

泡沫镍是具有3D结构的金属基底,这对于电子散逸的作用相较于不锈钢、铝箔等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因而,本发明就是在上述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一个简单的固相技术,在泡沫镍的表面灼烧上一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从而制成LFP/Ni电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的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磷酸铁锂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工序:将磷酸铁锂前驱体按Li:Fe:P的摩尔比为1:0.95~1.05:0.95~1.05配制成溶胶、凝胶或以流变相、球磨方式配制成浆料,加入粘结剂和增稠剂至粘度为6000~25000Pa·s;

(2)灌注工序:室温下将前驱体通过浸渍或压入方法灌注入多孔性泡沫金属;

(3)烘干:将上述灌注完成的薄膜电极烘干;

(4)压实:取出干燥完成的薄膜电极,用辊压机压实;

(5)烧结:将压实完毕的薄膜电极置于氮气气氛下烧结。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磷酸铁锂前驱体中Li:Fe:P的摩尔比为1:0.95~1.05:0.95~1.05。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磷酸铁锂前驱体物相为悬浊浆料或流变相物质或溶胶或凝胶。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磷酸铁锂前驱体的锂源为碳酸锂、氢氧化锂、草酸锂、醋酸锂、氧化锂、磷酸锂、磷酸二氢锂等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混合物;所述磷酸铁锂前驱体的磷源为磷酸锂、磷酸二氢锂、磷酸二氢铵、磷酸铁等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混合物;所述磷酸铁锂前驱体的铁源为磷酸铁、氧化铁、碱式氧化铁、草酸亚铁、柠檬酸铁等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混合物;所述磷酸铁锂前驱体的碳源为葡萄糖、蔗糖、柠檬酸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混合物。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粘结剂和增稠剂为SBR、PF、CMC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以上混合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19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