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附带电线固定功能的自助服务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51836.3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6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王朝义;曹少君;彭远斌;刘建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新北洋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00 | 分类号: | F16L5/00;F16L3/0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642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附带 电线 固定 功能 自助 服务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助服务终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附带电线固定功能的自助服务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自助服务终端因其可代替人工为用户提供服务、缓解服务机构的工作压力、便民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传统的自助服务终端中,一般在设备的相应部分开孔用于电线通过。该种方式无法实现对电线的固定,容易发生因机器或电线移动导致电线脱落的情况,进而造成自助服务终端的断电甚至数据丢失。
中国发明专利ZL200920309720.0披露了一种电线固定装置,如图1所示,弹性卡臂1的一端设有卡持部2。固定电线5时,通过外力将弹性卡臂1弯曲以便卡持部2穿过孔3,移除外力,弹性卡臂1在自然恢复力的作用下弹性张开,从而使卡持部2卡持于卡孔4边缘。
上述弹性卡臂起到了约束了电线走向、防止电线散乱的作用,当出现抽拉电线的情况时,电线仍然可以在弹性卡臂中抽动,因而上述弹性卡臂在抽拉电线的情况下不能避免电线脱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附带电线固定功能的自助服务终端,实现了电线在自助服务终端内部的固定并且能够从自助服务终端的外部安装和拆卸电线。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助服务终端,包括壳体和电线固定装置,该壳体上开设有窗口,壳体的背面设有部分遮蔽窗口的固定板;电线固定装置包括嵌设于窗口中的安装板、位于安装板内表面的固定夹板、以及与固定夹板之间形成电线夹持过道的活动夹板,其中,安装板与固定板螺钉连接,安装板上设有与电线夹持过道相对应的线槽。
进一步地,上述活动夹板具有限定电线夹持过道的通槽部,通槽部的两侧设有与固定夹板连接的紧固螺钉。
进一步地,上述固定夹板呈水平姿态,活动夹板位于固定夹板的正下方,线槽位于安装板的下边缘。
进一步地,上述安装板的厚度与壳体的壁厚相等。
进一步地,上述固定板焊接在壳体的背面,固定夹板的截面呈角形,焊接在安装板上。
在本发明中,电线的固定部分设置在自助服务终端内部,对设备的外观不会造成影响;该电线固定装置可快速地实现与自助服务终端的安装与拆卸,维护方便,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满足结构最优原则。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具有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线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自助服务终端的电线固定装置所在位置的第一轴测图,其中示出了电线固定装置的正面结构;
图3是图2所示自助服务终端的电线固定装置所在位置的第二轴测图,其中示出了电线固定装置的背面结构;
图4是图2所示自助服务终端的电线固定装置所在位置的第三轴测图,其中移除了电线;
图5是图2所示自助服务终端的电线固定装置所在位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自助服务终端的电线固定装置所在位置的正面视图;
图7是图2所示自助服务终端的电线固定装置所在位置的背面视图;
图8是图2所示自助服务终端的电线固定装置所在位置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壳体 111窗口
12固定板 121遮蔽部
122、221螺纹孔 21安装板
22固定夹板 23活动夹板
211孔 212线槽
231通槽部 232安装孔
30电线 40、50紧定螺钉
233电线夹持过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2至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自助服务终端的电线固定装置所在位置的结构。结合参照图2至图8,自助服务终端的壳体11上有开设有窗口111,窗口111的大小与安装板21大小一致,且安装板21可方便地嵌入到窗口111。固定板12位于壳体11的设备内部一面(背面),与壳体11固定连接,具有部分地遮蔽窗口111的遮蔽部121。遮蔽部121上设有螺纹孔122。在壳体外部通过窗口111可以看见遮蔽部121及螺纹孔1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新北洋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威海新北洋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18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线缆保护器
- 下一篇:用于节能建筑的水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