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巷道高冒区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310650124.X | 申请日: | 2013-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8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柏建彪;赵地杰;王襄禹;徐营;闫帅;杨括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惠芬 |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巷道 高冒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巷道高冒区方法,尤其适用于一种煤矿井下巷道中通过过高冒区的通过巷道高冒区方法。
背景技术
煤矿巷道在掘进支护过程中,当遇到断层、褟曲等地质构造带或采动影响时,常发生巷道顶板冒落,冒落的高度和长度常常各不相同,且冒落的矸石不能完全压实,冒落矸石的上方可能存在空隙,此类巷道通常无法直接从冒落矸石的下方穿过,若处理不当,不但影响矿井采掘接替,而且施工时安全得不到保障,必须采取特殊的支护方法,才能安全快速可靠地通过高冒区。
申请号为:201210008434.7公开了一种过高冒区快速安全砌碹支护方法,采用废旧工字钢或槽钢作为井巷掘进时的超前临时支护,在废旧工字钢或槽钢外部依次将编织布和钢筋网或铅丝网固定在废旧工字钢或槽钢上,成为临时支护棚顶,施工模板后浇筑混凝土,形成拱形的混凝土碹体承载结构,但该方法通用性差,工艺复杂,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施工简单、安全可靠、快速过巷道高冒区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通过巷道高冒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巷道内高冒区所在位置,在除巷道迎头位置以外的高冒区上部挖掘一条旁通道;
b.在需要挖掘旁通道的高冒区垮落边缘的内外两侧0.5m~1.5m处各砌筑一道止浆墙,并在止浆墙内的空间充填固结材料;
c.在止浆墙前部顶板处打入锚索或设置单体液压支柱加强支护,向高冒区顶部钻孔,在高冒区钻孔中设置充填管,并通过充填管注充填固结材料,使高冒区范围内的矸石固结成整体;
d.根据巷道断面形状,从冒高区的外侧止浆墙位置处每间距300~400mm设置管棚提供支护;
e.将设置在管棚处巷道断面内固结的冒落矸石挖出,并在巷道断面处使用U型钢棚加强支护;
f.重复步骤d和步骤e直至挖掘旁通道通过高冒区巷道。
所述挖掘的旁通道断面宽度为2~3m,高度为1.6m~2.5m,旁通道中设有支护,所述支护为圆木、锚网索或者工字钢棚支护;所述止浆墙为二四密闭墙或由木板、钢筋网加风筒布构成的密封结构;对处在高冒区中下部的冒落矸石处进行注浆胶结,增强冒落矸石的整体性;所述管棚为直径1~2吋的钢管,钢管的长度为2~6m之间,设置管棚的仰角在5~15°之间,管棚的压茬长度为0.6~1.5m;所述U型钢棚距为0.6~1.2m,U型钢棚蹆用拉杆固定。
有益效果:本方法在高冒区垮落边缘挖掘旁通道,其工艺简单、通用性强,工人易掌握、成本低、井下辅助运输量小、安全可靠性高,在本技术领域内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巷道高冒区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构筑旁通道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充填止浆墙构筑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止浆墙与高冒区内充填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巷道高冒区充填完后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管棚与U型钢支护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管棚与U型钢支护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充填旁通道示意图。
1-巷道,2-冒落矸石,3-冒空区,4-旁通道,5-止浆墙,6-固结材料,7-充填管,8-管棚,9-U型钢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的通过巷道高冒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确定巷道1内高冒区3所在位置,在除巷道迎头位置以外的高冒区3上部挖掘一条旁通道4;
b.在需要挖掘旁通道的高冒区3垮落边缘的内外两侧0.5m~1.5m处各砌筑一道止浆墙5,并在止浆墙5内的空间充填固结材料,并对处在高冒区3中下部的冒落矸石处进行注浆胶结,增强冒落矸石的整体性,所述止浆墙5为二四密闭墙或由木板、钢筋网加风筒布构成的密封结构;所述挖掘的旁通道断面宽度为2~3m,高度为1.6m~2.5m,旁通道中设有支护,所述支护为圆木、锚网索或者工字钢棚支护;
c.在止浆墙5前部顶板处打入锚索或设置单体液压支柱加强支护,向高冒区3顶部钻孔,在高冒区3钻孔中设置充填管7,并通过充填管7注充填固结材料,使高冒区3范围内的矸石固结成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501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天气自适应系统
- 下一篇:一种间接测量式液体流量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