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补骨脂二氢黄酮和咖啡酸的药物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48565.6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2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东;颜翠萍;翁泽斌;陈志鹏;蔡宝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353 | 分类号: | A61K31/353;A61P19/10;A61K31/1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补骨脂 黄酮 咖啡 药物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提供本发明涉及一种含补骨脂二氢黄酮和咖啡酸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全身性骨骼疾病,是骨代谢失衡的结果。骨质疏松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患病人数越多。OP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OP占OP的90%,又可分为2种亚型,即I型和II型,I型又称绝经后OP,II型为老年性OP。继发性OP可继发于其他疾病或由药物引起。I型OP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两年左右,即开始于46~48岁前后;II型OP一般发生于60岁前后。我国目前是世界人口大国,亦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2000年,60岁以上的老人1.32亿;2010年,60岁以上的老人1.73亿;预计2020年将增加至2.45亿,2030年增加至3.55亿,2040年增加至4.1亿,2050年增加至4.38亿。50岁以上的人口2010年、2020年和2050年将分别达到3.32亿、4.69亿和5.71亿。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量丢失程度增大,加剧了骨质疏松的程度和患病率,严重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率也不断上升。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骨折,其中髋部骨折的后果最严重,髋部骨折的住院病人治疗天数平均22~24天,住院费用为2.12万元,时间和费用远高于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心脏病搭桥等病症,据国家卫生部门的统计资料,2006年用于髋部骨折的治疗费在63.5亿以上,2020年预计将在850亿以上,到2050年更将达到18000亿元。骨质疏松后骨折恢复速度慢,使人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积极开展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骨质疏松的发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反应过程,该过程包括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和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骨质疏松最主要的表现就是骨吸收快于骨形成,导致骨代谢失衡、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骨折率升高。因此骨骼健康与否也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负责骨基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骨不断地进行着重建,骨重建过程包括破骨细胞贴附在旧骨区域,分泌酸性物质溶解矿物质,分泌蛋白酶消化骨基质,形成骨吸收陷窝;其后,成骨细胞移行至被吸收部位,分泌骨基质,骨基质矿化而形成新骨。破骨细胞是骨细胞的一种,行使骨吸收的功能。骨质疏松的发生主要是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少于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而导致的,因此在骨质疏松的防治和药物开发中对成骨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评价及分子机制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骨吸收抑制药和骨合成及促进矿化药。第一类药物是以抑制破骨细胞过量的骨吸收,从而抑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其它的骨代谢障碍所导致的高骨转换率为理论基础的用药,主要包括: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双磷酸盐、降钙素、依普黄酮、骨保护素等。第二类药物是以刺激成骨细胞骨形成和矿化成熟,同时也刺激破骨细胞增殖分化,导致新骨的形成超过吸收最终使得骨量增加为理论基础的用药,主要包括:甲状旁腺激素、活性维生素D3、氟化物、雄激素、前列腺素E2、生长激素、生长因子等。第一类药物存在的问题是只抑制骨丢失而对骨量增加没有贡献;第二类药物存在的问题是在骨吸收活动没有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提高骨量和骨密度,但达到理想的效果非常有限。目前两大类药物的作用靶点单一、副作用大,长期使用价格昂贵,并不能满足庞大的骨质疏松患者群体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85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推进涮洗灌装试剂瓶系统
- 下一篇:淫羊藿苷元在制备治疗哮喘药物中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