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降低二次污染的原位污水处理方法及自循环生态浮床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48124.6 | 申请日: | 2013-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1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饶磊;钱进;王沛芳;任文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30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二次污染 原位 污水处理 方法 循环 生态 | ||
1.一种可降低二次污染的自循环生态浮床,包括塑料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水箱由可渗透反应墙分隔为生态浮床净化区和排水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低二次污染的自循环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浮床净化区包括种植浮床植物的生态浮床、位于生态浮床下方的浮床区水体和两端分别插入需治理水体和浮床区水体的虹吸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低二次污染的自循环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区设有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包括潜水泵,潜水泵通过出水管排出排水区的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降低二次污染的自循环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排水区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控制器,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控制器相互配合,为潜水泵提供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低二次污染的自循环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渗透反应墙,介质配比(体积比)为:陶粒∶铁屑∶焦炭∶沸石∶锰砂=3.5:1:2:1:1,介质粒径为3~5cm,介质层厚为0.5 m,介质孔隙率为0.36~0.40,填装时尽量使各介质混合均匀。
6.一种可降低二次污染的原位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作可渗透反应墙,介质配比(体积比)为:陶粒∶铁屑∶焦炭∶沸石∶锰砂=3.5:1:2:1:1;组装塑料水箱,塑料水箱由可渗透反应墙分隔成排水区和生态浮床净化区;在排水区设置动力系统;
(2)将步骤(1)构建的自循环生态浮床推入需治理水体,往塑料水箱灌水,在生态浮床净化区放置生态浮床,接上虹吸管;并开启排水区的动力系统;
(3)生态浮床的浮床植物死亡腐败或生物膜脱落后,营养物质进入生态浮床下方的浮床区水体中,通过可渗透反应墙过滤浮床区水体至排水区,再由排水区的动力系统将净化后的水排出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降低二次污染的原位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塑料水箱的水面距离需治理水体的河面高度为0.2~0.3m,进出水流量为2.3~2.7m3/d,浮床区水力停留时间为5.4~5.9d,可渗透反应墙停留时间为7.5~8.0h。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降低二次污染的原位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可渗透反应墙内的铁屑,零价铁在水中缓慢生成二价和三价铁,与磷酸根反应后生成磷酸铁或羟基磷酸铁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812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千瓦级高隔离度在线型光隔离器
- 下一篇:泡沫形成组件以及挤压发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