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46791.0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1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席北斗;姜永海;安达;杨昱;李鸣晓;张进保;马志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70 | 分类号: | C02F1/70;C02F1/72;C02F1/2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地下 水中 有机 污染物 修复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范畴,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上述修复装置对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修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水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已成为当前国际上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热点问题。
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技术有抽出处理、原位曝气、渗透性反应墙、原位化学氧化、原位生物修复等。同时出现了具有一定效果的地下水有机污染修复实际工程,包括抽出处理、原位曝气、PRB等修复案例,但这些修复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均具有自身的优缺点,如地下水抽出异位修复技术用于地下水有机污染物修复主要将地下水抽出后,采用污水处理技术处理受污染的地下水,其具有修复周期短、易于野外实际操作等优点,但其修复后有机污染物会存在“滞尾”现象。
另外,受污染的地下水经异位修复达标后去向选择问题,一般采用注水井人工回灌补充地下水,但将会改变原有的地下水环境引起水质变化,同时也会增加修复成本。
相比较异位抽出修复技术而言,原位修复技术具有不改变地下水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地下水有机污染。但其面临着修复周期长、运行难以及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受到污染含水层的污染物种类、土壤和含水层的介质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地球化学等各种环境因素影响,难以达到其技术设计的最初目标。因此,针对各技术的特点,结合我国场地实际情况,如何研发高效的、快速的并降低修复成本的地下水有机污染修复技术是地下水有机污染物修复技术的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上述修复装置对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修复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包括:
抽水系统包括:
抽水井,抽水井内设有筛管,所述筛管的底端置于目标污染含水层的水位面以下;潜水泵安装在筛管间,且位于目标污染含水层水位面以下;潜水泵连接一抽水管。
布水系统包括:
抽水管的管口周围设有多个分水孔,多个分水孔分别与辐射状的导水管一一对应,导水管的另一端与环形布水槽相连,环形布水槽的侧面和底部开设有出水孔,环形布水槽的出水孔还原性介质填充区域内;
还原性介质填充区填充有可通过还原反应将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还原为易于降解的材料;
环形水力负荷缓冲区填充有细砂;
吸附-高级氧化介质填充区填充具有高级氧化性的材料和具有吸附作用的材料;
快速渗流区填充有细砂;
在线监测探头安装在筛管内且位于目标污染含水层水位以下,以监测修复后下渗的水质。
所述的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其中在还原性介质填充区和吸附-高级氧化介质填充区上方铺盖一定厚度的覆土层。
所述的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其中装置底部具有一倾斜坡度,以便水流集中到快速渗流区。
所述的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其中在还原性介质填充区和吸附-高级氧化介质填充区的底部与侧边均进行防渗处理。
所述的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其中还原性介质填充区填充粒径3mm-6mm的沸石和粒径为1-3mm的零价铁的混合物;吸附-高级氧化介质层为粒径5mm-7mm的沸石和粒径为6mm的过硫酸盐缓释材料的混合物。
所述的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其中环形水力负荷缓冲区和快速渗流区填充的细砂的粒径为1.6mm-2.2mm。
所述的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其中,水力阻隔挡板起到阻隔水流作用,减少水力死区。
所述的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修复装置,其中水力缓冲区设置是为了减少水力冲击负荷对填料的影响。
本发明利用上述的修复装置对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修复的方法:
1)设置在目标污染含水层水位面以下的潜水泵抽取受有机污染的地下水,通过抽水管进入布水用的分水孔分配给辐射状的导水管,进入环形布水槽进行布水后直接进入卵石层,均匀渗入外圈的还原性介质填充层,再经水平流动,经水力缓冲区进入内圈的吸附-高级氧化层,其中还原性介质填充层与吸附-高级氧化层中的沸石吸附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充分与过硫酸盐缓释材料接触,以去除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
2)经过修复后的地下水在自然水力的作用下,逐渐通过小颗粒介质填充层下渗进入浅层含水层,采用在线监测探头监测修复后下渗的水质。
所述的方法,其中覆土层具有可吸附挥发出的有机物的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67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临时接地棒的快速拔出器
- 下一篇:线缆端子组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