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升机抗坠毁橡胶软油箱真实油量高度曲线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45678.0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7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罗铁苟;杨小龙;黄杰;王黑云;王辉;郭芳;吴燕燕;闵兴明;戴礼军;蔡永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F11/28 | 分类号: | G01F11/28;G01F2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333001***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升机 坠毁 橡胶 油箱 真实 高度 曲线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升机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升机抗坠毁橡胶软油箱真实油量高度曲线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直升机对防弹抗坠毁技术的进一步要求和发展的发展,防弹抗坠毁橡胶软油箱在直升机燃油系统中得到更多地利用。直升机燃油量测量系统的原理是通过测量油箱燃油高度,然后根据预先输入的燃油箱在正常停机姿态时的油量高度曲线解算出真实油量。因此,燃油箱在正常停机姿态时的油量高度曲线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直升机油量测量系统的指示精度。
按照传统的方法,燃油箱在正常停机姿态时的油量高度曲线一般都是通过CATIA软件按照燃油箱的理论形状计算获得,该方法未考虑抗坠毁橡胶软油箱在安装时由于油箱自身材料特性和制造原因引起的误差,另外,容纳油箱的油箱舱在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误差,最后,油箱和油箱舱在加油后会产生形变,该形变也会导致误差。以上误差无法通过理论分析进行计算,因此该误差无法消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直升机抗坠毁橡胶软油箱真实油量高度曲线测量方法,能够消除油箱和油箱舱在加工中产生的误差以及因加油而导致油箱和油箱舱的形变误差,从而解决直升机油量测量系统指示精度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直升机抗坠毁橡胶软油箱真实油量高度曲线测量方法,包括:
将一根透明橡胶管得一端接到油箱底部,所述透明橡胶管的另一端与刻度尺绑定;
向所述透明橡胶管内加燃油并调整所述透明橡胶管位置,使透明橡胶管内燃油刚好进入油箱底部,将透明橡胶管另一端液面对应的刻度尺位置设为油箱油量的零位;
通过计量的方式往油箱内加注燃油,记录不同油量时透明橡胶管另一端燃油液面相对油箱油量零位的高度,形成油箱的油量高度曲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实际测量油箱油量与油箱液面高度对应值,避免了油箱、油箱舱的加工、安装误差和油箱、油箱舱因加油引起的局部变形导致的油箱真实油量高度曲线误差,极大地提高了油箱油量测量系统的指示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试验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试验原理图见图1,图1中1、2为某型机前后油箱,3、4分别为和前后油箱底部相联的内径为6mm的透明橡胶管,5为进行油面液位高度测量的高度尺(最小刻度1mm)。
试验时通过燃油箱内燃油和与之相联的透明橡胶软管内燃油液面互相平衡的原理,通过电子称往油箱内计量加油,通过透明橡胶管记录油箱内燃油和油面高度的对应值,获得燃油箱从油量为零到满油的全部油量高度对应数组。
以直19型机防弹抗坠毁橡胶油箱油量高度曲线测量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试验前,将具有代表意义的直19型机防弹抗坠毁橡胶油箱安装在该型机油箱舱内,检查各贴合面的贴合程度。按以下步骤进行直19型机防弹抗坠毁橡胶油箱的油量高度曲线测量:
S101、利用量杯通过透明橡胶管往油箱内加注少量(25~50ml)燃油,通过调节透明橡胶管内燃油高度(上下移动橡胶管,使透明橡胶管内燃油刚好进入油箱底部),找出燃油箱内零油量时透明橡胶管另一端液面对应的刻度尺位置并设为油箱油量的零位。
S102、利用量杯通过透明橡胶管往油箱内加注油箱的不可用油,找出燃油箱的安全油量零位(为保证直升机飞行安全,直升机油量测量系统一般将油箱内仅剩余不可用油时的油量设定为安全油量零位)。
S103、记录此时透明橡胶管的燃油高度并作为高度尺的零位,同时记录油箱内加注不可用油后和步骤101相比增加的燃油高度。
S104、通过计量的方式往油箱内加注燃油,每次加注约2kg,直至油箱内满油,记录每次的累计加油量和透明橡胶管另一端燃油液面高度。
步骤104得到的油箱内燃油量和透明橡胶管另一端燃油液面高度数剧组即为该油箱的油量高度曲线。
本发明通过实际测量油箱油量与油箱液面高度对应值,避免了油箱、油箱舱的加工、安装误差和油箱、油箱舱因加油引起的局部变形导致的油箱真实油量高度曲线误差,极大地提高了油箱油量测量系统的指示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56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