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络筒机的组合式捕纱器风门与大吸嘴风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45016.3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1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欣;傅时杰;乔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二纺机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67/08 | 分类号: | B65H6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沈天培 |
地址: | 2009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络筒机 组合式 捕纱器 风门 大吸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具体涉及纺织工业生产中使用的自动络筒机的组合式捕纱器风门与大吸嘴风门。
背景技术
自动络筒机正常络纱过程中,纱线卷装速度非常高,速度变化也比较大,所以,纱线随时有断裂的可能。机器上所安装的捕纱器能有效地吸走因纱线断裂所形成的小片段回丝,防止小片段回丝被带入筒子形成坏筒,同时还具有清洁纱线上的飞花和杂质等功能。但当自动络筒机转入捻接循环过程时,捕纱器又会对纱线捻接过程造成影响,因此,捕纱器往往需要具有开闭功能。为此,传统的捕纱器在吸口和纱线之间设置开闭风门,用电磁铁控制风门动作。但由于风门起到的作用是阻挡而不是关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传统捕纱器对纱线捻接过程仍有一定影响。
目前,进口自动络筒机的捕纱器基本上都将风门设置在捕纱器吸纱通道的中间,以此实现捕纱器吸纱通道的全关闭,但大多仍采用电磁铁单独控制其动作,因此制造成本较高,且电磁铁容易损坏,造成捕纱器功能失效而产生坏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陷,设计一种自动络筒机的组合式捕纱器风门和大吸嘴风门。
本发明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措施实现:所设计提供的自动络筒机组合式捕纱器风门与大吸嘴风门的特征在于:
在风门后壳体(6)的大吸嘴吸纱通道(16)旁设置一个捕纱器后吸口(7),同时在风门前壳体(1)的大吸嘴吸纱通道(16)旁的对应位置设置一个捕纱器前吸口(9),且在风门(2)的对应位置上设置对应的通风孔(17),通风孔(17)用密封条(8)密封,由此,捕纱器的吸纱通道(15)与风门前壳体(1)、风门后壳体(6)之间的腔体形成互相密闭的负压腔;捕纱器前吸口(9)上依次连接吸管(10)、吸嘴(11),捕纱器后吸口(7)通过接管(5)接通负压腔,以此控制捕纱器风门的开闭工作;
大吸嘴风门控制机构包括凸轮轴(12),固定在凸轮轴(12)上的凸轮(13),凸轮(13)的转动转变风门摆杆(14)的角度位置,风门摆杆(14)、连杆(3)、风门连杆(4)组成空间四连杆机构并传递到风门(2),由此实现捻接循环过程中风门(2)不同的工作位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势在于对捕纱器风门与大吸嘴风门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利用大吸嘴风门来控制捕纱器开闭,结构简单可靠,不采用电磁铁控制,避免了因电磁铁损坏产生坏筒或影响纱线捻接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捕纱器风门结构;图2为传统捕纱器电磁铁结构;图3为本发明大吸嘴吸纱通道与捕纱器吸纱通道组成的爆炸图;图4为本发明大吸嘴风门凸轮结构图;图5为风门起始位置示意图;图6为风门吸纱找头位置示意图;图7为风门闲时节能位置示意图;图8为风门握持吸废纱位置示意图。
图中:
1-风门前壳体;2-风门;3-连杆;4-风门连杆;5-接管;6-风门后壳体;7-捕纱器后吸口;8-密封条;9-捕纱器前吸口;10-吸管;11-吸嘴;12-凸轮轴;13-凸轮;14-风门摆杆;15-捕纱器吸纱通道;16-大吸嘴吸纱通道;17-通风孔;18-传统捕纱器风门;19-传统捕纱器电磁铁;20-纱线;21-传统捕纱器吸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对自动络筒机捕纱器风门与大吸嘴风门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在大吸嘴风门腔体中构建了一个与原腔体有密闭性的捕纱器风门腔,利用风门回转动作同时交叉开闭大吸嘴吸纱通道和捕纱器吸纱通道;设计的风门能保证大吸嘴吸纱通道开启时捕纱器吸纱通道关闭,而在大吸嘴吸纱通道关闭时,捕纱器吸纱通道开启。
对风门的工作时序进行了调整,使其不仅具备吸纱找头、闲时节能、工作握持、吸净废纱的功能,还需在捻接循环过程中不影响纱线捻接,又能在正常络纱过程中发挥捕纱功能。
大吸嘴风门采用了摆臂滚子凸轮机构,设计了风门的形状,在风门下部对应部位开有通风孔,还计算修正了凸轮:
当正常络纱时,风门前壳体与风门后壳体之间的大吸嘴吸纱通道被风门封闭(见图5),此时,捕纱器前吸口、风门上的通风孔、捕纱器后吸口处于贯通状态,捕纱器吸纱通道打开;在捻接循环的吸纱找头时,风门转动到最大位置,大吸嘴吸纱通道打开到最大(见图6),此时捕纱器前吸口与捕纱器后吸口之间的捕纱器吸纱通道被风门封闭;在捻接循环的闲时节能时,风门转动到最小位置,大吸嘴吸纱通道打开1/4(见图7),此时,捕纱器前吸口与捕纱器后吸口之间的捕纱器通道被风门封闭;在捻接循环的工作握持与吸尽废纱时,风门转动到中间位置,大吸嘴吸纱通道打开到一半(见图8),此时,捕纱器前吸口与捕纱器后吸口之间的捕纱器吸纱通道仍被风门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二纺机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二纺机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50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