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趋磁螺菌AMB-1高效固态培养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44809.3 | 申请日: | 2013-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42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相前;苟育军;葛青青;伍敏;徐亚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R1/01 |
代理公司: | 江苏银创律师事务所 32242 | 代理人: | 何震花 |
地址: | 22300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趋磁螺菌 amb 高效 固态 培养 培养基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趋磁螺菌Magnetospirillum magneticum AMB-1(ATCC 700264)高效固态培养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趋磁细菌是一类能沿磁力线运动、在细胞内积累生物膜包被的纳米尺寸单磁畴级别晶体颗粒—磁小体的特殊细菌。趋磁螺菌Magnetospirillum magneticum AMB-1(ATCC 700264)最初是由日本学者Matsunaga T(1991)等从日本东京一天然淡水泉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螺旋形趋磁细菌。作为趋磁细菌中的一株模式菌,其磁小体是一种晶型完美、单分散性、生物性能良好的纳米级Fe3O4型磁性微球,其粒径分布在35~120nm范围内。趋磁螺菌AMB-1磁小体膜上镶嵌有多种特异蛋白,包含多种功能基团,不具有细胞毒性,具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其磁小体作为新一代纳米磁性材料在磁学、材料、生物工程、医药、地球物理学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作为一株兼性厌氧菌,趋磁螺菌AMB-1生长缓慢,生长量低,环境要求苛刻,固态培养难度大,特别是经过常规固态平板培养后产磁能力的减弱或丧失,对其生理特性研究以及遗传操作都造成了一定困难。故一般采用磁铁反复吸附、毛细管磁分离以及一些磁分离仪器在液态条件下进行分离、复壮等操作,其培养也在液态条件下进行。由于固态培养在微生物的常规培养、分子生物学操作等方面的优越性,加之液态培养的局限性,如不利于高产磁小体菌株的分离,不利于重组基因工程菌的筛选等,使得找到一种趋磁螺菌AMB-1固态培养方法极其重要。为了解决趋磁螺菌AMB-1难以进行固态培养的问题,日本学者Matsunaga T等(1991)及山东大学李金华等(2006)采用厌氧袋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该法存在操作复杂,培养周期长,设备及培养条件要求高,恢复产磁菌株比例低等问题。
随着对趋磁螺菌AMB-1 研究的深入,特别是自日本学者Matsunaga T等(2005)公布AMB-1全基因组序列(NCBI GenBank: AP007255.1)后,国内外学者们对趋磁螺菌AMB-1磁小体形成相关功能基因及磁小体生物矿化过程的研究逐渐深入,基于进行分子生物学操作、构建遗传操作体系等工作的迫切需要,使得寻找一种简单高效的固态培养方法成为必要。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趋磁螺菌AMB-1高效固态培养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解决趋磁螺菌AMB-1固态培养难度大以及不能经过常规固态平板培养后高效恢复产磁能力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趋磁螺菌Magnetospirillum magneticum AMB-1高效固态培养的MSGM-LIS培养基,1000ml培养基中含有以下成分:
维生素混和液 l0.0ml
无机盐混和液 5.0ml
0.01mol/L奎尼酸铁溶液 2.0ml
0.1%刃天青溶液 0.45ml
磷酸二氢钾 0.68g
硝酸钠 0.12g
琥珀酸 0.74g
多聚蛋白胨 0.2g
酵母浸膏 0.1g
β-巯基乙醇酸钠0.0 5~0.4 g或者还原型谷胱甘肽0.4~1.0g
用1mol/L NaOH调PH至6.75,蒸馏水定容。
一种趋磁螺菌AMB-1高效固态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平板表面涂布法、双层混合平板法或双层夹心平板法实现高效固态培养。
(1)平板表面涂布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48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