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橡胶促进剂CBS的造粒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43890.3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7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维仁;万志杰;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一化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0 | 分类号: | B01J2/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10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00270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橡胶 促进剂 cbs 工艺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促进剂加工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橡胶促进剂CBS的造粒工艺。
(二)背景技术
目前,橡胶促进剂CBS是常用的后效性促进剂之一,具有抗焦烧性能优良和硫化时间短两大优点。与促进剂MBT、TMTD、MBTS并用时可提高硫化胶的定伸强度和抗张强度。该促进剂特别适用于碱性较强的油炉法补强碳黑的天然胶和合成胶,且变色轻微,不喷霜、硫化胶耐老化性能优良,主要适用于制造轮胎、胶鞋、胶管、胶布、电缆等工业制品。为了满足不同使用人群在使用过程中减少粉尘污染,以及便于自动化计量等要求,成品促进剂CBS需要经过造粒后才能够完成生产。造粒是将粉体物料加工成粒状物料,它属于物理过程,常见的造粒方法有:干法造粒、湿法造粒、熔融造粒等。湿法造粒可分为:对齿造粒、双螺杆造粒、战盘式造粒等。双螺杆造粒所得粒状产品的破碎强度较低,产量大,在橡胶加工使用过程中易破碎而均匀分布于胶料中。然而现在的橡胶促进剂CBS由于加工工艺的影响,因辅料中助剂配比以及造粒时温度的问题,生产出来的促进剂CBS产品强度不高,产品颗粒容易崩溃,产品加热后减量也较高,致使产品质量和产率下降。市面上能够提高促进剂CBS颗粒产品强度使产品颗粒不易崩溃、降低造粒时产品加热后减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跟产率的橡胶促进剂CBS的生产工艺还没有被发现,有待于开发。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橡胶促进剂加工工艺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橡胶促进剂CBS的造粒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方案的一种橡胶促进剂CBS的造粒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①辅料配制
将3.8份白油、1.2份石蜡、0.225份分散剂与水加入配制罐,充水后反应物体积540L,开启搅拌8分钟,充分拌匀后转入计量罐;
②捏合
向捏合机中投入促进剂CBS粉剂原料400份,盖严孔盖,开启捏合机,用压缩空气压入计量好的辅料180L,捏合38分钟后将物料转入造粒机的加料器;
③造粒
在进行捏合操作之前,检查造粒机各设备润滑油正常之后开车,顺序为:引风机,鼓风机,干燥床,压缩机,反吹,设定一室温度86℃、二室温度74℃、三室温度55℃,开启加热蒸汽截门,待三个室温度同时达到设定值后,开始下料,成粒,干燥,包装;
造粒完毕后,停止进料,关闭造粒机,关蒸汽截门,关鼓风机,关干燥床,关引风机,关压缩机反吹。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该方法能够提高促进剂CBS颗粒产品强度使产品颗粒不易崩溃、降低造粒时产品加热后减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跟产率。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橡胶促进剂CBS的造粒工艺,其特征在于:
①辅料配制
将3.8kg白油、1.2kg石蜡、0.225kg分散剂与水加入配制罐,充水后反应物体积540L,开启搅拌8分钟,充分拌匀后转入计量罐;
②合
向捏合机中投入促进剂CBS粉剂原料400kg,盖严孔盖,开启捏合机,用压缩空气压入计量好的辅料180L,捏合38分钟后将物料转入造粒机的加料器;
③造粒
在进行捏合操作之前,检查造粒机各设备润滑油正常之后开车,顺序为:引风机,鼓风机,干燥床,压缩机,反吹,设定一室温度86℃、二室温度74℃、三室温度55℃,开启加热蒸汽截门,待三个室温度同时达到设定值后,开始下料,成粒,干燥,包装;
造粒完毕后,停止进料,关闭造粒机,关蒸汽截门,关鼓风机,关干燥床,关引风机,关压缩机反吹。
本法通过对温度的控制,以及对辅料中各项助剂配比的调节,使造粒后的促进剂CBS颗粒具有更高的强度,使产品颗粒不易崩溃,降低造粒时产品加热后减量率、提升了产品质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一化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一化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38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