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总风缸的排水控制方法、总风缸的排水控制装置及机车无效
申请号: | 201310643743.6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5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幸继松;毛金虎;李锦辉;张健宁;赵桂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0 | 分类号: | B60T17/00;B60T1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412001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总风缸 排水 控制 方法 装置 机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总风缸的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提高风源系统质量的总风缸的排水控制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总风缸的排水控制装置及一种机车。
背景技术
总风缸用于储存由压缩机输出的压缩气体,进而作为制动系统的风源,为制动系统提供工作动力。为了保证风源质量,通常需要在总风缸底部设置排水管,进而将进入总风缸内的压缩气体中的水分排出。
目前机车普遍采用手动排水阀控制总风缸的排水管的通断,少数采用自动排水阀控制总风缸的排水管的通断,自动排水阀包括重力式自动排水阀和电空式自动排水阀,重力式自动排水阀利用总风缸中的液体重力控制自身的开启与关闭;电空式自动排水阀利用电空阀的得电与失电控制排水阀的开启与关闭。
然而,由于电空式自动排水阀需要机车控制系统控制电空阀的得失电时间,以实现电空式自动排水阀的开启与关闭,而不同的控制方式会影响电空式自动排水阀的排水时机和排水时间。
综上所述,如何选择合适的电空式自动排水阀的控制方式,提高机车风源系统的质量,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总风缸的排水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风源系统的质量。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总风缸的排水控制装置以及一种机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总风缸的排水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系统中是否存在空气压缩机启动信号;
当检测到空气压缩机启动信号时,控制总风缸排水。
优选地,在上述排水控制方法中,所述控制总风缸排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向电空阀输入电流,电空阀开启,总风通过所述电空阀控制总风缸自动排水阀切换至排水工作位置。
一种总风缸的排水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系统中是否存在空气压缩机启动信号;
控制机构,用于在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空气压缩机启动信号时控制总风缸排水。
优选地,在上述排水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电空阀控制机构,所述电空阀控制机构在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到空气压缩机启动信号时,向电空阀输入电流,电空阀开启,总风通过所述电空阀控制总风缸自动排水阀切换至排水工作位置。
一种机车,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总风缸的排水控制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总风缸的排水控制方法,首先检测系统中是否存在空气压缩机启动信号,当检测到空气压缩机启动信号时,则控制总风缸排水。可见,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上述排水控制方法使得空气压缩机的开启与总风缸的排水同步,进而保证总风缸内的水分能够及时排出,从而提高风源系统的质量。
由于上述排水控制方法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与该排水控制方法对应的总风缸的排水控制装置,以及包含该排水控制装置的机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排水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排水控制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排水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一种压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总风缸的排水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风源质量。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总风缸的排水控制装置以及一种机车。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总风缸的排水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检测空气压缩机的工作状态;
S110、判断是否存在空气压缩机启动信号,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120,否则返回步骤S100;
通过检测空气压缩机的工作状态判断系统中是否存在压缩机启动信号,如果否,则继续检测空气压缩机的工作状态。
S120、控制总风缸排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37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程机械稳压油箱装置
- 下一篇:入料铜弯曲检测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