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低耗精梳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43495.5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148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高卫东;谢春萍;刘新金;苏旭中;张洪;徐伯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G21/00 | 分类号: | D01G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低耗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效低能耗精梳工艺。
背景技术
在棉纺工艺流程中,精梳是提高成纱质量的关键手段,精梳产品所占比例反映了纺织工业的整体水平。近年来我国精梳产品的比例正在逐步提高,精梳应用领域已扩展到中低支纱和混纺纱,而这一过程中迫切需要攻克的技术瓶颈正是精梳机效能的提高。
目前,纺织机械制造厂家为了提高精梳机的生产效率,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情况下,不断优化精梳机的主要工艺部件,然而,对设备的改进将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针对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效低耗的精梳工艺,可实现精梳工艺在高速化、工艺质量优、高适纺性、低能耗生产上的突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低耗精梳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低耗精梳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精梳工艺可适应原棉配棉等级为3-4级,回潮率7.2%-8.0%,含杂率2.7%-3.1%,短绒含量15%-20%的原棉加工,体现了对原料纤维的高适纺性。
一种高效低耗精梳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预并条工序——条并卷工序——精梳工序
所述预并条工序由预并条机完成,其主要工艺参数为,预并条并合数:5-6根,后区牵伸倍数大小:1.06-1.12,罗拉中心距的大小:前区为46-48mm、中区为43-45mm、后区为53-55mm。
所述条并卷工序由条卷机完成,其主要工艺参数为,条并卷采用22-28根预并条并合,牵伸倍数选择在1.2-1.3之间,罗拉中心距:前区为60-66mm、后区为62-68mm。
所述精梳工序由精梳机完成,主要工艺参数为:精梳条干定量17.5-19g/5m,精梳车速控制在450-525钳次/min,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1.3-1.5之间,主牵伸倍数控制在10.3-15.2之间,罗拉直径35×27×27×27×27mm,采用锡林弧面角90°-130°,顶梳密度控制在30针/cm~36针/cm,采用后退给棉方式,给棉长度4.7mm,实现精梳工序中落棉率在22%以上,短绒排除率达到70%以上,棉结杂质的排除率达到75%以上。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优化精梳机的关键部件结构,结合科学合理的精梳工艺,使精梳机达到了高效化、优质化、高适纺性,可加工纤维最短长度为23mm,原棉平均品级为3.2级。
(2)本发明所提高的一种精梳工艺,还具有低能耗的特点,与同类技术相比能耗下降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低耗精梳工艺,其特征在于,该精梳工艺原棉配棉等级为3.2级,回潮率7.4%,含杂率2.9%,短绒含量18%。
一种高效低耗精梳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预并条工序——条并卷工序——精梳工序
所述预并条工序由预并条机完成,其主要工艺参数为,预并条并合数:6根,后区牵伸倍数1.08倍,罗拉中心距的大小:前区-中区-后区为48mm×45mm×54mm。
所述条并卷工序由条卷机完成,其主要工艺参数为,条并卷采用24根预并条并合,牵伸倍数1.21,罗拉中心距:前区-后区为62mm×66mm。
所述精梳工序由精梳机完成,主要工艺参数为:精梳条干定量18.2g/5m,精梳车速520钳次/min,后区牵伸倍数1.31,主牵伸倍数13.1,罗拉直径35×27×27×27×27mm,采用锡林弧面角130°,顶梳密度32针/cm,采用后退给棉方式,给棉长度4.7mm,精梳落棉率22%,短绒排除率达到70%,棉结杂质的排除率达到75%。
精梳条质量指标: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34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污染水杯
- 下一篇:一种新型耐磨斗齿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