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构物联网的检测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42352.2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83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苗勇;刘会师;曾晋;刘法旺;刘冬;胡滨;汤业伟;周唯;崔颖;李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赛迪电子系统测评实验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W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刘华联 |
地址: | 10004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构物 联网 检测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构物联网的检测系统及方法,该检测系统包括:网关设备,其与各个异构物联网的节点无线连接,其用于通过无线方式接收来自各个异构物联网的节点的数据包,并将接收到的不同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转换成统一协议的数据包发送出去;服务器,其与所述网关设备连接,用于对转换后的数据包进行检测和分析。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对物联网的测试统计分析,通过对物联网的测试分析,可对网络通信协议、组网方式、网络设备进行检测,发现网络整体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无需对物联网软件和硬件进行任何改动,采用对物联网本身的无打扰的测试方式,测试结果更精确,而且该系统支持多种异构网络,应用场景更有普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异构物联网进行测试、统计、分析的异构物联网的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物联网的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以及控制技术等的发展,物联网实现信息的有效采集,可靠传输,智能决策和控制。
对物联网进行测试,对了解网络运行规律,判断网络故障或瓶颈,优化网络设计规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针对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测试技术有多种实现手段,其中典型的方案有Crossbow公司的MoteWorks方案、哈佛大学的MoteLab方案、美国加州大学的SCALE方案以及中科院软件所的传感网测试系统。
如图1所示,MoteWorks方案是基于传感器网络自身的通信链路进行测试数据的收集,即正常应用数据和测试数据均通过节点微处理器发送相应的命令到节点的射频模块,然后在无线传感器网络链路上传输,用户能够远程监视传感器网络的运行情况。由于测试数据占用了传感器网络链路和节点处理器资源,必然会对传感网的自身通信有一定的影响,属于有打扰式测试。
请参考图2,在哈佛大学开发的MoteLab方案中,每个传感器节点都被连接在信号采集模块上,通过串口与中心服务器相连,并连接以太网。这样使得节点的数据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装置和串口及以太网多种渠道进行传输,从而实现对网络状态的测试。该方案不占用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资源,但由于测试数据通过节点模块的串口输出,占用了一定的资源,属于有打扰式测试。
请参考图3,在美国加州大学提出的SCALE方案中,无线传感器网络各个节点通过串口与计算机相连,使得节点的数据分组一方面可以由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收发,一方面可以由串口传输给计算机,从而通过比较两个结果对网络数据转发的情况进行分析并研究其概率统计规律。但该方法同上述两个方法的缺点一样,对链路上其它数据的干扰较大,且占用系统的资源,仍属于有打扰式测试。
如图4所示,在中科院软件所的方案(申请号CN101489249)中,在每个节点上增加了用来测试的硬件电路,并且对软件进行了修改,来进行系统测试。该方案虽然不会影响节点的正常工作,但是增加了节点的软件和硬件复杂度,更重要的是,该方案只能用于经过改造的节点进行测试,无法用于其他网络的测试,其应用场景受限制。
因此,亟需一种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物联网测试方案进行检测时,对节点正常工作进行打扰、应用场景受限制等问题,而且还能够对异构物联网进行检测,便于了解网络运行规律、判断网络故障或瓶颈以及优化网络设计规划等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需要提供一种异构物联网的检测系统,该系统在对异构物联网进行检测时,不会对物联网的正常工作进行打扰,且应用场景更具有普适性。另外,还涉及一种异构物联网的检测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赛迪电子系统测评实验室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赛迪电子系统测评实验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23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耦合器方向性调试系统
- 下一篇:测试装置组合及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