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端存取资产管理数据的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41507.0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79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钱升华;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G06Q1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端 存取 资产 管理 数据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存取系统及其方法,特别是指一种远端存取资产管理数据的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企业或机构为了要有效的管理资产,会使用资产管理系统来进行购置、领用、清理、盘点、借用归还、维修报废等行为的监管。其中,资产管理系统大多包含资产管理数据库,用来储存上述行为所对应的资产管理数据。
由于目前资产管理系统大多使用条码技术,因此,要使用者需要使用专用的条码扫描设备对产品上的条码进行扫描,并由条码扫描设备将扫描后取得的数据提供给相连接的终端计算机,并由终端计算机依据扫描获得的数据通过实体线路与资产管理服务器交换数据以进行资产管理。也就是说,可以进行资产管理的客户端需要包含终端计算机以及专业的条码扫描设备,如此,若要使用资产管理系统,则必须要添购专业的条码扫描设备,这样造成额外的成本。
另外,由于终端计算机是以实体线路与资产管理服务器连接,因此,若使用者要进行资产管理,则必须携带产品要到特定的客户端上进行,使用者无法随时随地进行资产管理。
综上所述,可知现有技术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使用者必须在通过实体线路与资产管理服务器连接的特定客户端上才能进行资产管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改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此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存在必须在通过实体线路与资产管理服务器连接的特定客户端上才能进行资产管理的问题,本发明遂揭露一种远端存取资产管理数据的系统及其方法,其中:
本发明所揭露的远端存取资产管理数据的可携装置,至少包含:传输模块,用以接收由资产管理服务集群所传送的资产管理数据;识别获取模块,用以获取产品影像识别数据,并依据产品影像识别数据取得相对应的产品文字识别数据;数据处理模块,用以依据产品文字识别数据由资产管理数据中获取目标数据;显示模块,用以显示目标数据。
本发明所揭露的远端存取资产管理数据的方法,其步骤至少包括:连接可携装置与资产管理服务集群;资产管理服务集群传送资产管理数据至可携装置;可携装置获取产品影像识别数据;可携装置依据产品影像识别数据取得产品文字识别数据;可携装置依据产品文字识别数据至资产管理数据中取得相对应的目标数据;可携装置显示目标数据。
本发明所揭露的系统与方法如上,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差异在于本发明的可携装置在接收资产管理服务集群所传送的资产管理数据,并获取产品文字识别数据后,依据产品文字识别数据由资产管理数据中取得目标数据,并显示所取得的目标数据,藉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并可以达成可随时随地使用可携装置进行资产管理的技术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的远端存取资产管理数据的网络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的远端存取资产管理数据的可携装置的元件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所提的远端存取资产管理数据的方法流程图。
图3B为本发明所提的远端存取资产管理数据的附加方法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0 资产管理服务集群
200 可携装置
210 登陆模块
220 传输模块
230 识别获取模块
250 数据处理模块
260 显示模块
290 输入模块
400 网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图式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征与实施方式,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地充分理解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并据以实施,藉此实现本发明可达成的功效。
本发明可以让可携装置取得资产管理数据库中的资产管理数据,使得可携装置可以提供使用者在可携装置中进行资产管理。其中,可携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计算机,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以下先以「图1」本发明所提的远端存取资产管理数据的网络架构图以及「图2」本发明所提的可携装置200的元件示意图来说明本发明的系统运作。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可携装置200含有传输模块220、识别获取模块230、数据处理模块250、以及显示模块260。
资产管理服务集群100与可携装置200连接,至少包含资产管理数据库(图中未示),资产管理数据库中储存多笔资产管理数据,每一笔资产管理数据至少包含产品文字识别数据、产品名称、数量等数据,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415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