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39041.0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031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杨贵龙;顾兵;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海博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2 | 分类号: | H04W12/02;G06F21/6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数据 安全 保护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法,通过在保护装置上存储密钥,而移动终端与保护装置在安全有效距离内时读取密钥,通过读取的密钥对移动终端内部的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处理,反之则无法进行加密或解密处理。本发明另提供了一种动终端的数据安全保护设备,根据上述的原理,移动终端的数据安全保护设备包括保护装置和移动终端两个部分,两者通过无线连接,通过判断两者的物理距离是否在预设的安全有效范围之内,移动终端与保护装置在安全有效距离内时读取密钥,通过读取的密钥对移动终端内部的数据进行加密或解密处理,反之则无法进行加密或解密处理。通过本发明可以有效增加移动终端中数据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安全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移动终端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各类系统的智能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其功能不断被开发和完善。比如说手机已经不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通讯设备,同时也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办公设备,手机中不仅仅包括个人的隐私数据,还包括了非常重要的办公数据信息或机密。生活中人们常常因为移动终端的遗失或将其遗忘在某个地方而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困扰。
目前对移动终端内部信息的保护方法通常是在移动终端上设置一个静态密码,通过输入此静态密码来查看加密的数据。然而,静态密码是由使用者的大脑来记忆的,存在遗忘的风险,且一旦移动终端遗失,这种静态密码非常容易通过技术手段来破解,可见其安全性并不可靠。
同时,市场上现有的手机安全保护器功能单一,主要用于防止移动终端的遗落或被盗,其方法是通过在移动终端与使用者之间的距离超过一定距离时进行报警,并且其与手机之间需要保持不间断的蓝牙连接状态,能耗较大,不适宜长时间使用。
综上所述,对移动终端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法进行改进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法,可以对移动终端内部的信息进行更好的保护,显著增加移动终端内部重要信息的安全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移动终端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法,包括加密步骤以及解密步骤;
加密步骤包括:
S11、在一保护装置上存储一种子密钥,在一移动终端中存储种子密钥的解密程序;
S12、移动终端与保护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从保护装置上获取种子密钥并利用解密程序对其进行解密,获得解密后的种子密钥;
S13、在移动终端中选择需要加密的数据,并根据解密后的种子密钥对需要加密的数据进行加密;
解密步骤包括:
S21、判断保护装置与移动终端之间的物理距离是否处于一预设的安全有效距离之内,若是,则执行S22,若否则重复S21;
S22、移动终端与保护装置之间进行无线通信,从保护装置上获取种子密钥并利用解密程序对其进行解密,获得解密后的种子密钥;
S23、在移动终端上利用解密后的种子密钥对加密的数据进行解密。
较佳的,移动终端与保护装置之间进行间歇式通信。
较佳的,步骤S21中根据保护装置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接收信息或数据包的信息丢失率来判断保护装置与移动终端之间的物理距离是否处于安全有效距离之内。
较佳的,步骤S11中在保护装置上存储的种子密钥的获得包括以下步骤:
随机生成一指定长度的主密钥或指定一指定长度的主密钥;
得到一临时密钥;
利用临时密钥对主密钥进行加密,得到种子密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海博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海博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90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虚假主叫判断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集群业务属性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