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应力混凝土防腐管桩自动化流水线操作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36641.1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4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颜成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5/00 | 分类号: | B28B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2234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混凝土 防腐 自动化 流水线 操作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桩生产线,尤其是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防腐管桩自动化流水线操作平台以。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管桩生产需经过配料、搅拌、分料、喂料、合模、张拉、离心、常温养护、放张脱模和高压蒸养等工序。从投入到产出的各个阶段需要大量的人工参与以实现各工序的衔接,工人劳动强度大,置身于危险源的几率大,且工作效率低,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要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防腐管桩自动化流水线操作平台,以解决现有技术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多、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混凝土防腐管桩自动化流水线操作平台,包括两条平行的作业轨道,顺次设置在每条作业轨道上的搅拌区、离心区、常温蒸氧区、高温蒸氧区和管桩堆放区,以及在离心区至管桩堆放区之间运行的运输车,所述轨道上设有管模传动链条或履带;搅拌区和离心区之间的轨道上设有浆料运输小车;两条轨道上的离心区之间设有张拉机轨道,张拉机运行于该轨道上;离心区外侧设有与离心区通过轨道联接的钢筋笼制作及装笼区。
所述离心区处设有吊装机构,用于将多个管桩吊装到运输车上。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与搅拌去通过轨道相连的配料区,通过运料车将配置好的物料送至搅拌区。
所述离心区的四周设置有挡音墙。所述作业轨道成直线或折线状设置。作业轨道成折线状设置时,工作车间分成三个区,钢筋笼制作和装笼区位于第一工作区,该区包括装笼场、模具吊装转运车和管模移动链带,合模后送至第二工作区中的离心区,该离心区具有张拉机、布料机构和离心机;离心后的模具经轨道依次送至第三工作区的常温蒸氧池和高温蒸氧池中,处理后的管桩及模具送至第二工作区和第三工作区的管桩堆放区,该区分为拆模区和成品堆放场;所述钢筋笼制作及装笼区、搅拌区、离心区、常温蒸氧区、高温蒸氧区和管桩堆放区在三个工作区内形成一个单向作业循环。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排布合理的单向作业系统进行生产,具有操作简便、作业环境好、需要人工少、劳动强度低、安全隐患少、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产品合格率高且生产信息化程度高的优点。减少行车越过人员作业区的次数,减少倒流水情况,提高效率和安全性。与现有工艺相比,本发明效率提高20-30%,人均产量提高100-200%,减少吊装次数5-6次,避免行车交叉作业。本发明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另外,本发明控制了废水废气排放量,达到绿色生产标准,达到国家规定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预应力混凝土防腐管桩自动化流水线操作平台可以采用直线式设计,它包括两条平行的直线状作业轨道1,顺次设置在每条作业轨道上的搅拌区2、离心区3、常温蒸氧区4、高温蒸氧区5和管桩堆放区6,以及在离心区至管桩堆放区之间运行的运输车,所述轨道上设有管模传动链条或履带,离心区的四周设置有挡音墙,离心区处设有吊装机构,用于将多个管桩吊装到运输车上;搅拌区和离心区之间的轨道上设有浆料运输小车9;两条轨道上的离心区之间设有张拉机轨道10,张拉机11运行于该轨道上;离心区外侧设有与离心区通过轨道联接的钢筋笼制作及装笼区12。与搅拌去通过轨道相连的配料区7,通过运料车8将配置好的物料送至搅拌区。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预应力混凝土防腐管桩自动化流水线操作平台采用这现状设计。由于技术细节与上一实施例稍有不同,故采用了新的附图标记。当作业轨道成折线状设置时,工作车间分成三个区,钢筋笼制作和装笼区位于第一工作区I,该区包括装笼场22、模具吊装转运车23和管模移动链带24及合模转运机构25,合模后送至第二工作区II中的离心区,该离心区具有张拉机26、布料机构27和离心机28;离心后的模具经轨道依次送至第三工作区的常温蒸氧池29和高温蒸氧池30中,处理后的管桩及模具送至第二工作区和第三工作区III的管桩堆放区,该区分为拆模区33和成品堆放场34;所述钢筋笼制作及装笼区、搅拌区、离心区、常温蒸氧区、高温蒸氧区和管桩堆放区在三个工作区内形成一个单向作业循环,搅拌区21位于第一工作区内且靠近第二工作区中的离心区,从高温蒸氧池运出的管桩及其模具通过传送链带31送至管桩堆放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66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温室控制系统终端的软件
- 下一篇:一种高炉炉壳风口法兰孔开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