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纳米管接枝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硅橡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36378.6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27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郑俊萍;吴亚玲;白雨莲;张祥;汪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83/07 | 分类号: | C08L83/07;C08K13/06;C08K9/06;C08K7/00;C08K3/04;C08K3/36;C08K5/5445;B29C43/5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接枝 聚二甲基硅氧烷 改性 硅橡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碳纳米管接枝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硅橡胶,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制备:
步骤1,将100重量份硅橡胶生胶在温度40—50℃的双辊上,混炼1-10min,使SR生胶均匀粘辊;
步骤2,分别依次加入40重量份白炭黑、10重量份六甲基二硅氮烷、2-3重量份多乙烯基硅油,1-5重量份碳纳米管接枝聚二甲基硅氧烷,0.5-1重量份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混炼5-15min,将胶料混炼均匀获得混炼胶;
步骤3,将混炼胶装入模具,温度160~200℃,压力5-12MPa的条件下热压5-15min硫化成型,冷却后得到硫化胶片
其中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硅橡胶生胶为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碳纳米管接枝聚二甲基硅氧烷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制备:称取羧基化碳纳米管超声分散二甲基亚砜中,加入N,N’-羰基二咪唑以使碳纳米管的羧基活化,再加入氨基单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后在60℃下反应12—24h,之后将产物过滤洗涤干燥,其中所述羧基化碳纳米管使用量为0.2质量份,所述N,N’-羰基二咪唑使用量为0.02质量份,所述氨基单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使用量为0.4质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接枝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硅橡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优选温度40—45℃,混炼5—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接枝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硅橡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优选2.5—3重量份多乙烯基硅油,2—4重量份碳纳米管接枝聚二甲基硅氧烷;0.7-1重量份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接枝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硅橡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模具尺寸为140×140×2mm3,优选温度170~180℃,压力7-10MPa的条件下热压8-10min硫化成型。
5.碳纳米管接枝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硅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将100重量份硅橡胶生胶在温度40—50℃的双辊上,混炼1-10min,使SR生胶均匀粘辊;
步骤2,分别依次加入40重量份白炭黑、10重量份六甲基二硅氮烷、2-3重量份多乙烯基硅油,1-5重量份碳纳米管接枝聚二甲基硅氧烷,0.5-1重量份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混炼5-15min,将胶料混炼均匀获得混炼胶;
步骤3,将混炼胶装入模具,温度160~200℃,压力5-12MPa的条件下热压5-15min硫化成型,冷却后得到硫化胶片
其中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硅橡胶生胶为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在所述步骤2中,所述碳纳米管接枝聚二甲基硅氧烷按照下述步骤进行制备:称取羧基化碳纳米管超声分散二甲基亚砜中,加入N,N’-羰基二咪唑以使碳纳米管的羧基活化,再加入氨基单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后在60℃下反应12—24h,之后将产物过滤洗涤干燥,其中所述羧基化碳纳米管使用量为0.2质量份,所述N,N’-羰基二咪唑使用量为0.02质量份,所述氨基单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使用量为0.4质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纳米管接枝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硅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优选温度40—45℃,混炼5—10min。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纳米管接枝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硅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优选2.5—3重量份多乙烯基硅油,2—4重量份碳纳米管接枝聚二甲基硅氧烷;0.7-1重量份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纳米管接枝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硅橡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模具尺寸为140×140×2mm3,优选温度170~180℃,压力7-10MPa的条件下热压8-10min硫化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637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调面板固定装置
- 下一篇:客车用分体式扶手管连接下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