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奶牛饲料添加剂在审
申请号: | 201310636342.8 | 申请日: | 2013-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4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梁建光;王福慧;李颖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18 | 分类号: | A23K1/18;A23K1/16;A23K1/175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杨小蓉;杨青 |
地址: | 01011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奶牛 饲料添加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饲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体细胞的奶牛饲料添加剂。
背景技术
体细胞(SCC)的主要成分是白血细胞,是奶牛乳房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奶牛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奶牛健康乳腺中不同类型的体细胞百分比如下:巨噬细胞占60%,淋巴细胞占25%,嗜中性或多型核巨噬中性白细胞占15%。奶牛感染乳区中大约有99%的细胞是白细胞,其余1%来源于乳房组织分泌的细胞即上皮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构成了牛奶中体细胞。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可将其分为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一般认为临床性占30%,隐性占70%。奶牛乳房炎的发生对牛奶的产量(下降10%~15%)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能延长产后发情和妊娠时间,甚至使病牛失去生产性能,而且治疗时还要花费很多的药费,给我国奶牛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
牛奶中体细胞受如下因素影响:
(1)乳头乳腺的损伤及乳腺炎:
乳腺内感染是影响奶牛SCC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当引起乳房炎的微生物侵入乳房的一个乳区并开始增值时,或者当一个已感染的乳区的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时,奶牛机体会动员白细胞与这些微生物抗争,并吞噬微生物。
(2)奶牛的年龄及胎次:
随着年龄的增长,胎次的升高,SCC均有增高的趋势,原因可能是由于长期接触乳房炎病原菌,因而有更多被感染的机会。
(3)养牛设施:
包括挤奶设施、挤奶人员、挤奶流程、牛舍环境等。
(4)病毒感染:
病原微生物浸入乳头管引起乳房炎。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多种非特定的微生物,各种微生物的感染程度因地区不同而异,包括有多种细菌、病毒、支原体。
(5)其他疾病引起的。
如奶牛结核病、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等,这些疾病有时可继发乳房炎。对新调入的奶牛,要隔离观察,确定为无任何疾病的才能合群。
高产奶牛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目前牧场养殖环境和条件有限、不能达到科学合理饲喂,从而会使奶牛产生乳房炎,不孕症、代谢病、蹄病等疾病,也会引起体细胞升高,从而引起乳房炎,影响奶牛身体健康,使治疗费用、淘汰率、死亡率增加,而抵抗能力、产奶量降低。据统计,一般牧场亚临床性乳房炎为50%左右,采食量降低20%,产奶量降低20%,因乳房炎淘汰占总淘汰率的50%,治疗费用增加30%,因乳房炎引起的经济损失占全年利润的10%。因此降低乳房炎发生率和提高治愈率能够提高产奶量和提高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针对目前我国高产奶牛乳房炎发生率较高,导致产奶量下降、影响奶牛营养、健康、奶质量下降的问题,提供一种降低高产奶牛体细胞的饲料添加剂,达到抵抗疾病、提高产奶量和降低乳房炎发生率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含有所述的奶牛饲料添加剂的饲料。
本发明提供的可降低高产奶牛体细胞的奶牛饲料添加剂,包括:
无机矿物质元素,所述无机矿物质成分包括无机铜盐、无机锰盐、无机锌盐、无机钴盐、无机碘盐和无机硒盐;
有机矿物质元素,所述有机矿物质元素包括有机铜化合物、有机锌化合物、有机锰化合物和酵母硒;
维生素,所述维生素包括VA、VD3和VE;
抗菌肽,3.5-4.5wt%;
生物素,0.15-0.21wt%.
优选的,所述添加剂中铜元素的含量为13~16mg/kg;所述添加剂中锰元素的含量为17~21mg/kg;所述添加剂中锌元素的含量为54~73mg/kg;所述添加剂中钴元素的含量为0.09~0.11mg/kg;所述添加剂中碘元素的含量为0.77~0.88mg/kg;所述添加剂中硒元素的含量为0.25~0.3mg/kg。
优选的,所述有机微量元素中所述有机锌化合物为氨维乐锌、所述有机猛化合物为氨维乐锰,所述有机铜化合物为氨维乐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其他来源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用于提供这些微量元素。
所述生物素(Biotin)为维生素B群之一,又称维生素H、维生素B7、辅酶R(Coenzyme R)等。所述生物素可以选择原料2%d-生物素,为维生素B群之一,又称维生素H、维生素B7、辅酶R(Coenzyme R)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6363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